八年级上诗词五首( 六 )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 , 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 , 不肯人云亦云 。
“自古逢秋悲寂寥 , 我言秋日胜春朝 。
晴空一鹤排云上 , 便引诗情到碧霄 。
”(《秋词二首》) 悲秋 , 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 , 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 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 , 更有诗意 。
同时 , 他的自我表现欲也比较强 , 爱显示自己 。
晚年与白居易登上一座高塔时 , 还得意洋洋地唱着:“步步相携不觉难 , 九层云外倚栏杆 。
忽然笑语半天上 , 无限游人举眼看 。
”(《同乐天登栖灵寺塔》)站在塔顶上大声说笑 , 他居然以此为乐 。
刘禹锡也研究哲学 , 也笃信禅宗 , 但效果与柳宗元不一样 , 在怎样用于立身处世这一点上 , 他也得到了踏踏实实的好处 , 他能通过哲学的深思 , 把生活中的愁恨化解为一种具有历史深度的感悟 。
这样 , 他就能从有限的时空跳出来 , 在更高的层面上求得心理平衡: 巴山楚水凄凉地 , 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 , 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 , 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 , 对现实失望 , 对前途悲观 , 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 , 感到寂寥 , 死气沉沉 。
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 , 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 。
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 , 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 , 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 , 而是很有生气 。
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 , 在秋日晴空中 , 排云直上 , 矫健凌厉 , 奋发有为 , 大展鸿图 。
显然 , 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 。
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 , 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 , 为大自然别开生面 , 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 。
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 , 奋斗精神的体现 。
所以诗人说 , “便引诗情到碧霄” 。
“诗言志” , “诗情”即志气 。
人果真有志气 , 便有奋斗精神 , 便不会感到寂寥 。
这就是第一首诗...
八下古诗五首展开全部《饮酒》(其五)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 , 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 , 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 , 欲辨已忘言 。
《行路难》(其一)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 , 玉盘珍羞直万钱 。
停杯投箸不能食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欲渡黄河冰塞川 , 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 忽复乘舟梦日边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 , 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 , 卷我屋上三重茅 。
茅飞渡江洒江郊 , 高者挂罥长林梢 , 下者飘转沉塘坳 。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 忍能对面为盗贼 。
公然抱茅入竹去 , 唇焦口燥呼不得 , 归来倚杖自叹息 。
俄顷风定云墨色 , 秋天漠漠向昏黑 。
布衾多年冷似铁 , 娇儿恶卧踏里裂 。
床头屋漏无干处 , 雨脚如麻未断绝 。
自经丧乱少睡眠 , 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风雨不动安如山 。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 , 胡天八月即飞雪 。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散入珠帘湿罗幕 , 狐裘不暖锦衾薄 。
将军角弓不得控 , 都护铁衣冷难着 。
瀚海阑干百丈冰 , 愁云惨淡万里凝 。
中军置酒饮归客 , 胡琴琵琶与羌笛 。
纷纷暮雪下辕门 , 风掣红旗冻不翻 。
轮台东门送君去 , 去时雪满天山路 。
山回路转不见君 , 雪上空留马行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