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突然变冷的诗词( 五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玉:喻白雪 。
元·黄庚《雪》
关于春天的诗歌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出处:宋朝 · 朱熹《春日》 释义: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
2、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出处:唐朝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释义: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出处:唐朝 · 贺知章《咏柳/柳枝词》 释义: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出处:唐朝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释义: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
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出处:唐朝 · 杜甫《春夜喜雨》 释义:(春雨)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
6、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
出处:唐朝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释义:我有去处来报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琼桨可以送走我的年华 。
7、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
出处:宋朝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释义: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
8、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
出处:五代 · 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释义:春风吹回来了,庭院里的杂草变绿了,柳树也生出了嫩叶,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
9、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
出处:五代 ·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释义: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 。
10、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
出处:宋朝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释义: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
拓展资料:春天,又称为春季,是一年的第一个季节,在北半球为公历3——5月份,而在南半球则从9——11月,如澳大利亚 。
气候学上以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为春季的开始 。
春天气候温暖适中,中国内陆大部分地区少雨,万物生机萌发,气候多变,乍暖还寒 。
一年复始,万象更新 。
春天是希望的象征,是人们喜爱的季节 。
...
描写春天的成语和诗句春风得意 ①在春风轻拂中洋洋自得 。
旧指读书人考中后的得意心情 。
②形容官运亨通或事情办成功,达到目的时得意洋洋的情态 春风风人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 。
比喻予人以教益和帮助 春风和气 形容温和融乐的气氛或和善的态度 春风化雨 ①《孟子·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 。
”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
”后遂以“春风化雨”比喻良好教育的普及与深入 。
②喻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春风野火 比喻迅猛之势 春风一度 比喻领略一番意境或情趣 。
多指男女间的欢爱 春花秋实 见“春华秋实” 春花秋月 ①春天的花,秋天的月 。
指春秋佳景或泛指美好的时光 。
②指岁序更迭 春华秋实 亦作“春花秋实” 。
①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
②喻文采和品行学问,或事物的因果关系 春兰秋菊 春天的兰花和秋天的菊花 。
多比喻物擅其长,各具其美 春秋笔法 《春秋》,鲁国史书 。
相传为孔子所修 。
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春蛇秋蚓 见“春蚓秋蛇” 春树暮云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
”诗借云树而写思念之情 。
后遂以“春树暮云”为仰慕、怀念友人之辞 春诵夏弦 亦作“春诵夏弦” 。
《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 。
郑玄注:“诵,谓歌乐也;弦,谓以丝播诗” 。
本谓应按季节而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后亦以泛指学习咏诵 春诵夏弦 见“春诵夏弦” 春蚓秋蛇 喻书法拙劣,婉曲无状 。
语出《晋书·王羲之传论》:“扞萧子云呴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http://www.51windows.net/search/chengyu.asp?q1=%B4%BA&q2=&q3=&q4=春笋怒发 春色满园 春树暮云 车水马龙 赤身露体 春色撩人 http://www.dffy.com/cy/index.asp?fl1=1&fl2=3白雪阳春 《白雪》《阳春》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两支高雅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