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诗词

罗贯中诗词

施耐庵的诗词施耐庵因避战乱迁此隐居写《水浒》 。
据民间口碑,张士诚起兵反元,在平江(苏州)称吴王,聘施耐庵为军师,后张士诚降元,施耐庵屡谏不从,因而弃官去江阴祝塘东林庵坐馆 。
朱元璋发兵围攻平江,战乱波及江阴,施耐庵想起先后曾任松江同知和嘉兴路同知的好友顾逖是兴化人 。
那里地方偏僻,四周环水,交通不便,一向有“自古昭阳 (兴化别名)好避兵”之说,于是特意差人给顾逖送去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年荒世乱走天涯,寻得阳山(指昭阳,即兴化)好住家 。
愿辟草莱多种树,莫教李子结如瓜 。
(当时民谣:“李生黄瓜,民皆无家”)顾逖见信后,马上给施耐庵回信,欢迎他来兴化避难 。
信中也答诗一首:自江南来问津,相送一笑旧同寅 。
此间不是桃源境,何处桃源好避秦?施耐庵接信后,将大弟彦明留在苏州原籍,带了续娶妻子申氏、二弟彦才和门人罗贯中,冒着烽烟,渡江北上,先在兴化顾逖家中暂住,而后由顾逖相助,在兴化以东人烟稀少的海滨白驹场购置了田地房产,在这里隐居著《水济》,他结识了许多农夫和盐民,他们生活中的许多故事,成了他创作的素材,经过再创造,以惊人的艺术才能,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108将豪侠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
书成之时,施耐庵信笔题诗两首: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慎官员四海分 。
但见肥羊宁父老,不闻嘶马动将军 。
叨承礼乐为家业,欲以讴歌寄快文 。
不学东南无讳日,却云“西北有浮云” 。
大抵人生土一丘,百年落个得齐头 。
扶犁安稳尊于辇,负暴奇温胜似裘 。
子建高才空号虎,庄生放达以为牛 。
夜寒薄醉摇柔翰,语不惊人也便休 。
滚滚长江东逝水~出现在三国里,可作者是杨慎,那时罗贯中早死了.为...师徒关系,施耐庵是罗贯中的师傅 。
拓展资料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 。
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
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
在罗贯中写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期间,施耐庵从苏州迁移到兴化,并在洪武三年逝世 。
为了纪念他的师傅施耐庵 。
罗贯中在完成《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后,决定加工、增补施氏的《水浒传》 。
成书于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间 。
在加工、增补《水浒传》的同时,罗贯中继续创作历史演义系列作品 。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 。
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 。
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 。
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 。
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
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
参考资料:罗贯中_百度百科
罗贯中和施耐庵是什么关系 据考证:1、这两个人是一个人,是真名与笔名的关系 。
因为把写水浒转的两个人的名字施耐庵、罗贯中里面的施耐庵三个字倒过来读,就成了:俺乃是罗贯中 。
2、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施耐庵是罗贯中的老师 。
施耐庵与罗贯中是师生关系这一说法,出自明代淮安王道生《施耐庵墓志》和清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
王道生说:“先生之著作有《志余》、《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江湖豪客传》 。
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罗贯中者为尤多 。
”胡应麟在谈起《水浒传》创作缘起时说施耐庵“得宋张叔夜擒贼招语一通,备悉其一百八人所由起,因润饰成此编 。
其门人罗本亦效之为《三国志演义》,绝浅陋可 也 。
”尽管由于历史资料较少,但从施耐庵长罗贯中二三十岁,且都在元末明初,又由于苏北白驹场盐民张士诚起义,作为同乡的施耐庵曾经参加了张士诚起义,罗贯中“有志图王者”,也先后参加了张士诚的起义,但谏阻张士诚称王、招安等不成而出走.据《录鬼簿续编》介绍,罗贯中“乐府隐语,极为清新”,可见《水浒传》中诗词的掺入多为罗贯中所为,作为纂修者罗贯中又对《水浒传》进行了修改,这样与《三国演义》有部分情节相似也是正常现象所以说,施耐庵与罗贯中是师生关系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