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三月桃花的诗词( 二 )


——王实甫 元《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20、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
——李白 唐《独不见》
有关描写桃花的诗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荷花 2006-3-22 7:02:50 心情: 天气: 温度: ℃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以神异的画笔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还用姹紫嫣红的花朵来点缀其间 。
正因为有了艳丽的花朵,这个世界才变得如此多姿多彩 。
历代文学家和诗人也都是喜欢花的,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
比如描写牡丹的诗句“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描写梅花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描写桃花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描写杏花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描写菊花的诗句“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朱德) 。
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 。
然而,我们的中学语文课本中却对荷花情有独钟,为中学生推荐了一篇篇传世佳作 。
下面让我们先看宋代大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一二句造势大气,虽然读者还未曾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
这两句是脱口而出,在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 。
三四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感受,莲叶无穷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浩瀚,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感 。
荷叶的“碧”、荷花的“红”与灿烂的日光交相辉映,整幅画面彩色绚烂,优美动人 。
全诗明白晓畅,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者读过之后,会确实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流泻出诗人欢乐的心情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周敦颐《爱莲说》)????《爱莲说》这篇作品,其最大特点就是借莲花来塑造人格,以物喻人 。
从生长环境方面,本文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从体态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从嗅觉方面,写出了莲“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
作者借莲花自喻:用“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的高洁质朴以自比;以莲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拟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并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的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品质,表现了作者在浑浊的世界中不同流合污、孤芳自赏的思想感情 。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着重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 。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写出了荷叶的风姿,“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写出了荷花含苞待放、娇艳欲滴的情态;“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
”写出了荷香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的特点;“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
”写出了荷叶田田的妩媚姿态,写出了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形象,创设了清幽恬静的氛围;“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
”写出了荷叶的美的情致;“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写出了荷叶、荷花朦胧、恬静、柔美的情状 。
??本文表现了作者在不自由的世界里,在颇不宁静的心境中取得片断自由、宁静舒适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