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死去夫人的古诗词

纪念死去夫人的古诗词

求几首悼念妻子的古诗词

【纪念死去夫人的古诗词】

展开全部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此诗是苏轼纪念妻子王弗所作 。
全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
克制自己的思念,却本来难忘 。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
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
...
纪念死去的妻子的歌曲 李清照的一剪梅,虽然和你的情况稍有区别,但都是怀念丈夫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PS:不过这首诗词是指和丈夫分离很久了,怀念用的 。
如果是丈夫刚走,用在灵堂或坟上的,就不适合了 。
不知道您是哪一种情况,逝者已去,生者节哀,保重!...
夫人过世百日纪念怎么做汉族百日祭奠是有传统风俗的:人死后或安葬 100天后,即“百日”,也是一个隆重的祭供日,又称“百日祭” 。
到这天,容重孝服的要改穿常孝服,一般人多除去孝服 。
祁县等地,纸扎要糊“斗”,俗话称为“五七升,百日斗……”一个人死后 ,其子女要服孝三年,俗称“ 服三”,满一周年烧纸祭奠,叫“周年”或“ 烧周年”,古代称为“ 小祥” 。
第二个周年叫“大祥”,也要去坟地致祭。
满三周年烧纸祭奠 ,死者的亲友毕至,各带供品、纸扎 。
三周年过后,死者的子女即可脱去孝服,改换平常衣着 。
所以三周年又叫“脱服”或“除孝”,古代称为“衤覃”(tan 坦)服 。
按照传统的说法,丧葬礼仪至此才算正式结束 。
记念妻子逝世三周年的励志红对联1《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
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桑子 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
《七律 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2《雨巷》—戴望舒3《再别康桥》—徐志摩4《荆轲刺秦王》—战国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覆 。
5《纪念刘和珍君》—鲁迅(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
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
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
(2)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
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 。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