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有关苏堤的诗词( 三 )


秋水湖心眸一点 , 夜潭塔影黛双描 。
兰亭感慨今移此 , 痴对雷峰话寂寥 。
《苏堤小记》张京元苏堤度六桥 , 堤两旁尽种桃柳 , 萧萧摇落 。
想二三月 , 柳叶桃花 , 游人阗塞 , 不若此时之为清胜 。
李流芳三桥龙王堂 , 望西湖诸山 , 颇尽其胜 。
烟林雾障 , 映带层叠;淡描浓抹 , 顷刻百态 。
非董、巨妙笔 , 不足以发其气韵 。
余在小筑时 , 呼小舟桨至堤上 , 纵步看山 , 领略最多 。
然动笔便不似甚矣 , 气韵之难言也 。
予友程孟旸《湖上题画》诗云:“风堤露塔欲分明 , 阁雨萦阴两未成 。
我试画君团扇上 , 船窗含墨信风行 。
”此景此诗 , 此人此画 , 俱属可想 。
癸丑八月清晖阁题 。
孙德振春晓烟桥景翠低 , 香风四季染苏堤 。
红桃绿柳迷人眼 , 醉舫湖天听鸟啼 。
其他明代王瀛《苏公堤》中:“荫浓烟柳藏莺语 , 香散风花逐马蹄” 。
南宋吴唯信《苏堤清明即事》诗云:“日暮笙歌收拾去 , 万株杨柳属流莺 。
”陆游也有 “花满苏堤柳满烟”的诗句 。
当我泛舟西湖,欣赏着美如画卷的景色时,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苏轼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 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 , 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堤春晓嘛 , 给你讲个故事 。
先介绍一下苏轼: 苏轼(1037~1101年) , 字子瞻 , 号东坡居士 , 北宋眉山人 。
是著名的文学家 ,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
他学识渊博 , 多才多艺 , 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 , 其画论 , 书论也有卓见 。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 , 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 , 风格豪放 , 一改词的婉约 , 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 共为豪放派词人 。
逸闻趣事 北宋时候 , 著名诗人苏东坡第一次来到杭州当地方官 。
他十分迷恋杭州的山水 , 觉得西湖比古代美女西施更美 , 便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 , 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绝妙好诗 。
可是过了15年 , 苏东坡再来杭州当太守时 , 发现西湖长久不治 , 湖泥淤塞 , 葑草芜蔓 , 就感慨上书 , 认为“杭州之有西湖 , 如人之有眉目” , 决定要学唐朝诗人白居易 , 疏浚西湖 , 为杭州人做件好事 。
疏浚西湖的告示张贴出来了 , 可苏东坡却被一件事难住了:疏浚出来的葑草湖泥堆放在何处呢?如果堆在西湖四岸 , 既妨碍交通 , 又污染环境;如果挑运到远处去 , 费工费事 , 何年何月才能将西湖疏浚好?愁得苏东坡三天三夜饭也吃不香 , 觉也睡不稳 。
第四天 , 他决定到西湖四周走走 , 看看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件事 。
苏东坡带上随从 , 骑马先到北山栖霞岭 。
一看这里是通灵隐、天竺要道 , 堆放葑泥 , 显然不妥当 。
于是 , 想转到南屏净慈寺去看看 。
他站在西泠渡口 , 正想上渡船 , 突然听到柳林深处传来一阵渔歌声:“南山女 , 北山男 , 隔岸相望诉情难 。
天上鹊桥何时落?沿湖要走三十三 。
” 苏东坡一听 , 心中一阵高兴:这不是在向我献计献策吗?对 , 天上可架“鹊桥” , 湖上难道不能修长堤?这样 , 既解决了湖上葑泥堆放场所 , 又方便了南北两岸交通 , 真是一举两得啊!苏东坡高兴得喊了一声:“好!再到湖对岸去看看 。
”这时 , 从柳林中飞出一条小船 , 船头站着一个青年渔民 , 身打躬 , 手作揖 , 向苏东坡说:“小民在此等候太守多时 , 快请上船吧!” 苏东坡又惊又喜 , 问道:“你何以知道我要来湖边?”那青年回答道:“听说太守要疏浚西湖 , 自然要到湖边来亲自察看 , 因此特来恭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