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项羽诗词名句( 四 )


简介:地处皖苏交界与六朝古都南京紧邻 , 紧依长三角地区的和县乌江镇 , 素有"金陵门户"之美誉 。
早在两千多年前 , 楚汉相争的悲壮历史就在这里宣告结束 , 霸王项羽就在这里自刎身亡 。
其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引来无数墨客骚人、诸多名家来此凭吊 , 如唐朝诗人张籍、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近代书豪范培开、当代草圣林散之都出生于乌江 , 留下他们奋斗的足迹 , 而今古镇乌江正沿着新世纪东向发展 , 加速融入长三角的改革步伐扬蹄奋进!荣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安徽省五大边贸集镇、安徽省劳务培训基地 。
走进古镇乌江 , 展现在您眼前的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宛如一条白练的驷马新河深情地环绕着乌江镇 , 河面上汽笛长鸣 , 船帆点点;宽阔整洁的"井"字大街两旁 , 商品云集于市 , 人潮如织 , 耸立于凤凰山上的霸王祠远眺着花红柳绿、美丽壮观的驷马山景区 , 南北对峙 , 一古一今 , 相映成趣 。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  包羞忍耻是男儿 。
江东子弟多才俊 ,  卷土重来未可知 。
题乌江亭赏析: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 , 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 , 为以下作好铺垫 。
“事不期” , 是说胜败的事 , 不能预料 。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 , 才是“男儿” 。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 , 含羞自刎 , 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 , 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 , 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 , 直到临死 , 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 , 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 , 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 , 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 , 地方千里 , 众数十万人 , 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
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 , 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 。
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 , 听不进亭长忠言 。
他错过了韩信 , 气死了范增 , 确是愚蠢得可笑 。
然而在这最后关头 , 如果他能面对现实 , “包羞忍耻” , 采纳忠言 , 重返江东 , 再整旗鼓 , 则胜负之数 , 或未易量 。
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
“卷土重来未可知” , 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 , 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 , 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 。
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 而这样急转直下 , 一气呵成 , 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 , 是颇有气势的 。
同时 , 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 , 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 , 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 , 议论战争成败之理 , 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 。
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 , 缺乏大将气度 。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 , 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
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 , 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 , 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 不善于得人、用人 。
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 , 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 。
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 。
二人都注重人事 , 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 , 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 , 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 , 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 。
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 “南军不袒左边袖 , 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 , 都是反说其事 , 笔调都与这首诗类似 。
这首诗借题发挥 , 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 , 是可取的 。
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 , 难以事前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