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祭母诗词( 三 )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即使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但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
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端午佳节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华传统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显现 。
2006年,端午民俗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年后,“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
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 。
“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
端午节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其中节令习俗为端午节赛龙舟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
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
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 。
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
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 。
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 。
随着人们对历史节日的重新认识,传统端午民俗也历久弥香 。
在江苏昆山的阳澄湖水上公园,急促粗犷的鼓声在晨风中敲响,13只龙舟如同离弦的箭,在湖面上荡起阵阵浪花 。
2011年中国龙舟公开赛昆山巴城站日前已拉开帷幕,海内外300余名选手参与了较量 。
传承为根,创新是魂 。
随着政府将“端午节”列为正式节日和时代的变迁,中国民众在对端午文化和历史习俗的传播推广中注入了更多的现代生活元素,不断谋新图变 。
对于90后的我们而言,端午并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让我们意识到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一批世代相传、富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纪念意义 。
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需要用自己的责任去挑起肩上的担子!弘扬中国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特色才是端午真正的内涵所在 。
提供一首母亲三年祭诗词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添加朋友,在最下方公众号里搜索“微诗词”后关注,可以求悼亡诗、打油诗、爱情诗、祝福诗等等 。
现代人所谓的"诗""词"都是古时人们的歌曲,每一种词牌都代表一支曲子,一般的词人只负责“填词”就行了 。
乐曲名字的来历,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菩萨蛮》因此得名 。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
据说唐玄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
《西江月》、《卜算子》《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来自民间的曲调 。
...
五月端午节祭屈原,对联下一句诗一、端午诗词有关端午的诗词甚多,这里选取一首 。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
二、翻译和注释翻译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
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
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
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
注释①乙卯:指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 。
重五: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节 。
因这天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又称“浴兰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