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 爱国诗词( 三 )


诗歌的重点是写“壮士心”和“遗民泪”交织成的“月下之恨”,而“将军乐”则从正面揭露了造成这一千古悲剧的历史原因是“和戎”的国策 。
全诗以淡淡的月光涂抹了一层悲愤的时代色彩,无声地吐诉着作者心头对“和戎”国策的谴责和报国无门的憾恨 。
(四) 以梦述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 作此诗时作者已经六十八岁,尽管年老体衰,闲居乡下,却仍然盼望着为国尽力 。
一个深夜,风雨交加,诗人睡梦中仿佛正在战场上激烈拼杀 。
诗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充分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之情 。
朱自清先生在《爱国诗》一文中把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爱国诗分为三类:一是忠于一朝,也就是忠于一姓;其次是歌咏那勇敢杀敌的将士;再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 。
并指出第三项以民族为立场,范围更为广大 。
他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 。
他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 。
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 。
”因此,他认为:“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 忧国、爱民、誓死抗战,是陆诗的最大特色并能传诵千古的原因 。
他的诗歌创作,植根于现实生活,基本特征表现为现实主义,同时许多诗中又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
陆游语言造诣很高,风格简练自然,一方面由于内容的扎实,感情的充沛,诗人本无须专意于字句的雕琢,另一方面为了把主旨表达的清晰通畅,使作品富有感染力,诗人也很重视在语言的锤炼上精益求精,追求新意,读起来亲切感人 。
陆游的诗不仅在当时,也给后世的诗坛以深刻的影响 。
梁启超在《读陆放翁诗》中写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
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
”更是把陆游的诗用来鼓舞民族的斗志 。
有关陆游的爱国诗句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①关山月: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 。
②和戎句:孝宗隆兴二年(1164)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 。
计至淳熙四年(1177)放翁写这首诗时,已相隔十四年 。
这里说十五年,是举其概数 。
③朱门沉沉:富贵之家门户深深 。
④厩(jiu):马房 。
⑤戍楼:边防上守望的建筑 。
刁斗:军中白天作烧锅、夜间代更鼓用的器具 。
⑥遗民:沦陷区人民 。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①楼船句:指隆兴二年(1164)陆游40岁在镇江府通判任上事 。
当时张浚以右丞相督视江淮兵马,路过镇江,陆游以世谊谒见,颇受顾遇 。
张浚督练军马,增置战舰,加强江防 。
楼船,高筑望楼的大船,指南宋的战舰 。
瓜洲渡,在镇江的对岸 。
②铁马句:指乾道八年(1172)陆游48岁在陕南汉中时的经历 。
大散关,地名,当时为金宋议和划界的地方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①僵卧:躺着不活动 。
②轮台:在今新疆米泉境 。
唐时属北庭都护府 。
此泛指边疆 。
③夜阑:夜深 。
④铁马冰河:壮悍的马在冰封的河上驰骋,指梦中的北征情景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示儿》一诗引路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他的爱国诗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 直抒胸臆《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在诗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 。
“气如山”的雄心壮志与“空自许”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郁结在心的郁闷、失意、悲怆化做了滔滔江水狂泻而出,有着非常强的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