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 古诗词( 三 )


...
写绍兴的古诗展开全部 1、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
——白居易《杭州春望》 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余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 。
——白居易《余杭形胜》 4、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
——苏轼《夜泛西湖》 5、锦帐开桃岸,兰桡系柳津 。
——李奎《西湖》 6、平湖初涨绿如天,荒草无情不记年 。
——周立勋《西湖》 7、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 。
——白居易《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 8、晚涛临槛看,夜橹隔城闻 。
——顾非熊《经杭州》 9、秋月斜明虚白堂,寒蛩唧唧树苍苍 。
——李郢《宿杭州虚白堂》 10、太乙初分何处寻,空留历数变人心 。
——马湘《登杭州秦望山》 11、落帆人更起,露草满汀洲 。
——马戴《浙江夜宿》 12、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
——孟浩然《渡浙江问舟中人》 13、洛阳城阙何时见,西北浮云朝暝深 。
——孙逖《夜宿浙江》 14、前船后船未相及,五两头平北风急 。
——卢纶《渡浙江》 15、源头清接金沙涧 波面平添玉带桥。
——陈璚题《浙江绍兴观瀑亭》...
六年级上册古诗词 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 。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 。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 。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
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
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 。
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 。
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
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
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 。
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 。
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 。
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 。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
有《稼轩长短句》 。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 。
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
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 。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
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
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
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
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展开全部 主题词: 宋词体裁: 词年代: 南宋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 。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 。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 。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
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
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 。
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