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诗词评价( 五 )


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暑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 。
从文才上看,曾国藩的仕途畅通是与他好学有关,他学习孜孜不倦,苦读日夜不息,尤其在京参加朝考进入庶常馆学习后,“日以读书为业” 。
勤于求救,不耻下问,博览历史,重视理学,还读了大量的诗词古文,才华横溢,满腹经纶 。
官吏中如此勤奋好学者实不多见 。
由于他博览群书,涉猎文献,故在政治上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如要统治者“内圣外王”,要自如地运用儒法思想治理天下 。
他推崇程朱理学,认为程朱理学正统于孔孟之道,后君臣应以习之 。
尤其他曾主张或奏明皇上,提出治理天下之办法,涉及吏治与廉洁,选材与用材,物质与财用,兵力与兵法等 。
他应诏陈述政治主张说:“今日所当讲求者,惟在用人,人才不乏,欲作用而激扬之,则赖皇上之妙用,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三者不可废 。
臣观今日京官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 。
外官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 。
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肯振作起来,将一遇困难,国家必有乏才之患 。
”要想使官员振作起来,又须皇上以身作则 。
他从理论乃至实践上都极力标榜封建伦理道德,来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
从武将上说,他本不具备先决条件,然而正是由于他的步步青云,得到了皇上与同僚们的青睐,他感皇恩,谢皇意,甘为保主子尽心尽力,表现在为建湘军呕心呖血,精心操劳练出了一支战斗力赛过绿营的正规军,为镇压太平天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清王朝西拼东杀,征战毕生,直至卒死在两江总督的宝座上 。
二) 曾国藩之思想学术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在政治家,对“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 。
”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庠之风”,“痛恨次骨” 。
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 。
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 。
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已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 。
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 。
他要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 。
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已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 。
《治学论道之经》曾国藩是清末著名换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 。
他说:“盖真能读书者,良亦贵乎强有力也”,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 。
写字或阳刚之美,“着力而取险劲之势”;或阴柔之美,“着力而得自然之味” 。
文章写作,需在气势上下功夫,“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灰” 。
要注意详略得当,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而“知位置者先后,翦裁之繁简”,又“为文家第一要也” 。
为文贵在自辟蹊径,“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 。
“清韵不匮,声调铿锵...
关于曾国藩打油诗展开全部 曾国藩打油诗如下:每日清晨一炷香,谢天谢地谢三光 。
所求处处田禾香,但愿人人寿命长 。
国有贤臣安社稷,家无逆子恼爹娘 。
四方平静息干戈,我若贫时也无妨 。
此诗虽题"打油",却深含心忧天下之抱负 。
记得好多年前读《曾国藩家书》,就对信中常常流露出的家国之忧深为感动,很不解为什么长期以来丑化他 。
下面是给他弟弟信中的一段话:"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
把人之立志与天地家国联系在一起,心胸何其开阔 。
年轻人抽时间读读他的家书,对人生大有裨益 。
供参考 。
...
为什么说曾国藩是一样成就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展开全部 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曾国藩 曾国藩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