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中 歌的意思( 二 )


不过 , 他还是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名 , 这是由于屈原的作品富于文采之故 。
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 。
真 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 。
而后 , 到西汉末年 , 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 。
在两者之间 , 赋又更近于诗体 。

【诗词歌赋中 歌的意思】

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 , 赋近于诗而远于文 , 从主题上看 , 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 , 多为“悲士不遇” 。
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 , 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 , 象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 。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铺张夸饰 , 对汉大赋的影响不言而喻 。
赋自诞生之日便 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 , 这就是受楚辞影响极深的原因 。
骚体赋 , 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 也常继用了楚辞的“引类譬喻” 手法 。
赋与诗的盘根错节 , 互相影响从“赋”字的形成就已开始 。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 , 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 。
但诗与赋必竟是两种文体 , 一般来说 , 诗大多为情而造文 , 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 。
诗以抒发情感为重 , 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 。
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 , 诗辞情少而声情多 , 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
” 汉赋的体式上大致有三种 , 即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赋(或称大赋) 。

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 , 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 , 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的范畴 。
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 , 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 , 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
骈文受赋的影响很大 , 骈比起于东汉 , 成熟于南北朝 。
在文章中广泛用赋的骈比形式 , 是汉代文人的常习 。
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视作骈文 。
象南朝刘宋的鲍照的《芜城赋》、谢惠连的《雪赋》及谢庄的《月赋》等 。
求古诗词中的,喜怒哀乐等心情的诗句以上这些回答 , 都答非所问 , 但是这样的问题真不好回答 , 这只能你多看多背 , 多去体会 , 多参考李白 , 杜甫 , 陶渊明的 , 比如以下几首新天新地新气派 ,  纵横来 ,  驰骋快 。
尽情挥洒 ,  风流了一代 。
阳春三月登高处: 放高歌 ,  唱世界 。
此生注定不言败 ,  豪情在 ,  九霄外 。
重整旗鼓 ,  忘却已年迈 。
雄风不减似当年: 求民安 ,  保国泰 。
怒: 圣书万卷任纵横 ,  常觉心源极有灵 。
狂笑惊散四方客 ,  大怒偏向虎山行 。
不畏腥风吹血雨 ,  豪歌一曲万里晴 ,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
哀: 昔日高歌到天外 ,  今日赋诗在天街 。
井冈志士多悲壮 ,  楚地仁人独慷慨 。
读破天书十万卷 ,  写尽天下兴与衰 。
九月九日万众泪 ,  举国上下为谁哀? 乐: 如诗如画二十载 ,  彩笔绘成新世界 。
风和日丽多少情? 春暖花开多少爱? 情爱化作汪洋海 ,  在我心中任澎湃 。
昔年澎湃到天涯 ,  而今澎湃到天外
诗词歌赋里的“赋”是什么意思啊?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有韵文体 , 介于诗和散文之间 , 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 。
它讲求文采、韵律 , 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
其特点是“铺采摛文 , 体物写志” , 侧重于写景 , 借景抒情 。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 , 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 , 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 , 称为“辞赋”;魏晋以后 , 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 , 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 , 称为“文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