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黄河诗词鉴赏题( 二 )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寻常的)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
(8分)(06山东)晓上空泠峡① 王闿运②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 。
②王闿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 。
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 。
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 。
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
【答案】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世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 。
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 。
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在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 。
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表现出来 。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8分)(06年全国卷1)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
②野次:郊野 。
③棰:鞭子(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
【答案】(1)分为两个层次 。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和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
初中八年级课外古诗鉴赏及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
古诗词鉴赏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功底和语言能力 。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阅读量大,课内讲读10首(分布在五、六单元),课外诵读10首(见“附录”) 。
在阶段性考试中,我们通过对各大题的分析,发现多数学生在古诗词鉴赏题上失分较多 。
在期末复习之际,本人特就如何对古诗词进行鉴赏作一些思路上的梳理,并对本册中的部分名篇、名句作一些赏析,以期对同学们的复习有一定的帮助 。
一、明确考点1.辨识常识 。
即记忆和了解一些涉及作者、朝代、作品体裁和文化常识等的内容 。
2.理解诗意 。
这是从思想内容角度考查理解能力,包括诗词字词句的理解,内容的归纳概括,哲理的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等 。
3.感知形象 。
要求考生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诗词中的景物、形象,体会作品的意境、情境,领悟作者的情感 。
4.品味语言 。
主要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子的推敲、名句的领悟、修辞的效果和诗的节奏韵律等 。
5.分析技巧 。
主要指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典故运用、巧妙构思等进行分析评价 。
二、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所具有的特殊的表意功能 。
如“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
” “聚”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表现出汹涌澎湃的情态 。
又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就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 。
山景自然地展现在诗人眼前,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传达出诗人超然于尘杂之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恬适之情 。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副词 。
如:“巴山楚水凄凉地 。
” 一个“凄凉”,写尽了诗人无限辛酸的感情 。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