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笔诗词( 二 )


江山如画 , 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 , 小乔初嫁了 , 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 , 谈笑间 , 樯橹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 , 多情应笑我 , 早生华发 。
人生如梦 , 一尊还酹江月 。
一、硬笔书法简介: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
它的书写工具包括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塑头笔、竹笔、木笔、铁笔等 , 以墨水为主要载体 , 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 。
具有携带方便、书写快捷、使用价值广等特点 。
它与毛笔的区别在于变软笔的粗壮点画为纤细的点画 , 去其肉筋存其骨质 。
二、硬笔书法历史:敦煌文献中保存的两万多页硬笔写本 , 以实物推翻了以往“中国古代没有硬笔书法”的说法 , 将中国硬笔书法的历史上溯到两千多年以前 。
目前发现和已鉴别出的敦煌硬笔写本达2万多页 , 多为纸本 , 也有绢本;有汉文 , 也有(人旁加去)卢文、粟特、梵文、突厥、于阗、吐蕃、回鹘、西夏等十多种古民族文字;书写内容涉及文学作品、契卷书信、经帖杂文和佛经;使用书体包括硬笔楷书、行书、行草和草书 。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委员李正宇说:“敦煌硬笔写本的发现和研究 , 无可置疑地证明了硬笔书写在中国古代实用领域的存在和流行 。
”据李正宇介绍 , 这批硬笔写本主要出自敦煌藏经洞 , 也有近百年来莫高窟其他洞窟、佛塔、烽燧遗址的陆续发现 , 从笔画造形看 , 敦煌硬笔写本字体平整 , 粗细均匀 , 富有现代硬笔书法的“线”感 , 没有毛笔书写顿笔、回峰、肥瘦结合、点面相间等“面”的特征 , “显然是用竹、木、骨、角等材料削制的硬笔蘸墨写成” 。
与写本相印证的是书写工具的发现 。
上世纪进行的探险和考古发掘中 , 西方探险家和中国考古工作者曾在中国西部发现过10多枚由竹管、芦苇管、竹批、红柳等材料削制的硬笔 。
1906年英国人斯坦因从新疆若羌县米兰遗址发现芦苇管笔 , 1972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甘肃武威市张义堡西夏遗址发现竹管笔 。
从形制上看 , 这两种笔极为相似 , 都用木质材料精工削磨 , 有锋利的笔尖和马耳形笔舌 。
让人吃惊的是 , 这两种笔的笔舌正中都有一条缝隙 , 呈双瓣合尖状 , 与今日钢笔笔舌有异曲同工之妙 。
1991年 , 在敦煌市西北哈剌淖尔湖东南岸汉代高望燧遗址中 , 一名矿工发现了一枚汉代觚、二枚铜箭镞及一件竹子削制的器物 ,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竹锥笔 , 时间已有近两千年 。
李正宇说 , 中国史书中有“古笔多以竹”的记载 , 敦煌高望燧遗址发现的这枚汉代竹锥笔 , 就属此类 。
该笔形状扁平 , 一头平齐 , 一头削尖 , 从笔尖残留的漆痕看 , 显然已经用于写字 , 正好印证了中国古代“竹梃蘸漆而书”的历史事实 。
李正宇认为:“硬笔书写才是中国书法的源头和母体 , 作为书写工具 , 毛笔的大量出现和使用是秦代以后的事 , 先秦时期 , 中国书法都是硬笔书法 。
根据文献考证和实物对比 , 甲骨文、大小篆、古隶、秦隶等书体都可判定为硬笔书体 。
”据史书记载 , 中国书法的“毛笔时代”到西汉时期才真正来临 。

【软笔诗词】

毛笔的改良、丸墨的发明、纸的创造都是秦汉时期的事 , 而这些都是毛笔大行于天下的前提条件 。
李正宇说:...
苏东波诗词七绝·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 , 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 , 秋千院落夜沉沉. 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 浪淘尽 。
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 , 人道是 , 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穿空 , 惊涛拍岸 , 卷起千堆雪 。
江山如画 ,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 小乔初嫁了 , 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 , 谈笑间 , 樯橹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 , 多情应笑我 , 早生华发 。
人间如梦 , 一樽还酹江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