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诗词赏析

康有为诗词赏析

念奴娇昆仑的赏析念奴娇·昆仑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
【赏析】昆仑山脉我国最大,在世界上也屈指可数 。
“横空出世”,气势磅礴,不由人不想像天公造物,神话传说,可诗人笔锋一转:“阅尽人间春色”,有放有收,收放自如,让人拉回神思遐想而放眼人间 。
可谓笔力雄浑,扭转乾坤 。
可见诗人功力深厚,气吞山河 。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雪山昆仑,常年积雪不断,毛泽东曾经形容雪山“山舞银蛇”,这次是“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更胜一筹 。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不否认昆仑雪融给人民可以带来灾难,然而更多的是滋润中华万物,使得神州大地焕发勃勃生机,“千秋功罪”,只有“我”来“评说” 。
谁能有如此气魄?从古至今,敢以“昆仑”为题,毛泽东是天下第一人!对“昆仑”言语:“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若非顶天立地,怎可俯首倾谈,且视苍莽昆仑如同萝卜可以挥舞倚天剑任意割裁,壮哉!伟人哉!裁成三截,“遗欧”,“赠美”,“还东国”吧,让红色中国把寰宇染成赤旗的世界,共产主义传遍全球,这种改变世界的抱负,也只有伟人才有 。
酣畅淋漓,直抒胸臆 。
毛泽东,堪称诗词登峰造极,
梁启超对联赏析梁启超对联赏析梁启超自题联得剑乍如添健仆;闭门长似在深山 。
——自题梁启超撰题联春尽花魂犹恋石;雨余山气欲吞湖 。
——题广东省南海县西樵山天湖枕流亭 枕流亭在西樵山天湖畔 。
上联以一片深情描绘出暮春落红图,春天将尽,花瓣纷纷飘落在山间岩石上,迷人的景色中弥漫着一层伤春气氛,以“恋”字表现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有秀丽、柔婉的阴柔美 。
下联以一腔豪情吟诵出雨气吞潮诗,描绘出雨后山林中雾气氤氲,翻腾奔涌,好像要吞没山溪春潮,隐寓作者当时有志不得申的愤激之情,以“吞”字抒发作者对壮志难酬的愤愤不平,具有雄奇、劲健的阳刚美 。
联语一柔一刚,借景抒怀,柔婉中见雄奇,颇有意境,颇有深度 。
党庠塾序式千古;智水仁山在此堂 。
——题宏文学社寿颂南山瑶池瑞;樽闻北海蓬莱春 。
——题云南省宾川鸡足山石刻门前学种先生柳;日暮聊为梁父吟 。
——题北京袁崇焕祠细石平流,游鱼可数;小山芳树,珍禽时来 。
——题某园林 梁启超贺赠联四十九年穷不死;三百六日醉如泥 。
——1926年集句贺蹇季常50岁寿诞二十四考中书令;万八千户冠军侯 。
——集句贺段祺瑞寿诞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华章 。
——梁启超赠林语堂 林语堂(1895-1976),现代散文家、小说家 。
原名玉堂 。
福建龙溪人 。
曾赴美、德留学,专攻语言学 。
20世纪20年代在北京大学等校任英文教授,20年代后期寓居上海愚园路“有不为斋” 。
此联即为当时客厅墙壁上的悬联;当为梁氏后期作品 。
此联十分贴切地写出了林氏的治学思想和成就 。
林语堂最精彩的文章是用中文写的《谈西洋文化》和用英文写的《谈中国文化》 。
一般来说,用异国文字来写本国事情,最容易失之肤浅,林却避免了这个缺点;这不能不说是他超人的地方 。
此联正是写出了这一点,妙!梁氏善于集句联,也善于作联 。
此联对仗工稳,不用典故,明白如话,当为其作联中的上乘 。
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 。
——赠著名女作家冰心清诗不敢私囊箧;明月傥肯留庭隅 。
——赠友人 上联谓清丽的诗句当与友人共赏,而不压书囊箧底 。
下联言明月或当肯留于庭角,亦足可供观赏 。
“傥”,谓或者 。
联语对仗虽不甚工稳,但在感情表达上飘逸自如,为其特点 。
风波旧忆横身过;世事今归袖手看 。
——赠友人以浅持博,以一持万;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
——集句题赠陈达上联集:《荀子》句;下联集:《老子》句 。
忽相思,更添了几声啼鴂;屡回顾,最可惜一片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