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古诗词表演( 四 )


诵读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读得多了,诗句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等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学生对诗句的感受力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
2、选择诵读内容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记忆特点,让学生们自己选择喜欢、的古诗文来记 。
因此,我对学生诵读内容的选择不规定,即使他们依旧选择小时候就能背诵的简单不过的内容,我也会容许他们拿来作为他们汇报的的成果 。
只是适地鼓励他们若能记得更多、内容更丰富些就好了 。
除了让学生自由选择诵读内容以外,我也会相机地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去选择诵读内容 。
可以按朝代、人物、描写内容等方面去进行引领 。
如,我在引导学生读了李白的诗后,就会向学生简单介绍李白这个人物,让学生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再引导学生诵读积累“李白”的诗;随着时令、节气的变化,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文进行诵读...
中小学生不要学古诗文,辩论的,怎么说啊!!!!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 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 定的少数 。
直至文革,政府更削减了宣传除春节以外的传统节日,即使对于春节,也被宣传成“过革命化的春节” 。
改革开放以后,民间开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报刊上也相应作了些介绍宣传 。
目前,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 一 。
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下面 罗列主要传统节日,以饷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 。
一 。
正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 。
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 月起始的一天 。
《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 。
鸡鸣而起,先于庭 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
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 的节日 。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 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 。
但一些具体活动 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 。
”《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 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 。
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 “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 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不 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 月十五 。
二 。
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 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 在晋时,再改到立春 。
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 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 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 。
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 始 。
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 。
〔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 而未起 。
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 。
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 嘉祉 。
”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 。
三 。
元宵灯火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 。
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 。
舞 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 。
为了保持与 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的 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观 游玩 。
焰火就设在金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楼 上欣赏 。
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 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 。
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 。
” 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 。
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 出来观灯,这就为青年男女的接触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演出了 许多爱怨的爱情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里多所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