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茶花诗词( 八 )


22卧看青山遥望曲江岸 , 空折故里梅.应知失意处 , 更有淡然怀.[二]遥望曲江岸 , 空折故里梅.应知失意处 , 更有淡然怀.[二]独自红颜一隅栽 , 天荒地老共情怀.当初曾是林家客 , 误向红尘闹处来.23笑月柔雕台托宝瓷 , 独为插梅枝 。
日日浇清水 , 香能驻几时?24劳夫春 晓 [新韵] 新绿初着岸柳妆 ,  舞蝶翅引菜花黄 。
凭栏把酒歌一曲 ,  燕语熙阳照暖窗 。
25金筑子江城子.昆明游天高云淡彩云归 , 暖风吹 , 理芳菲 。
南国春城 , 人踊看花回 。
千里声名游客至 , 欢声脆 , 笑声飞 。
滇池沿岸尽朝晖 , 拜唐梅 , 赞琼枝 。
再访山茶 , 鹦鹉穿翠微 。
金马碧鸡花树里 , 朝天跃 , 对天啼 。
26水生小径幽幽柳放慵 , 晴窗远近露清容;一山春色三江绿 , 三月桃...
介绍大理景色的作文展开全部 大理崇圣寺三塔 , 距离下关14公里 , 位于大理以北1.5公里苍山应乐峰下 , 背靠苍山 , 面临洱海 , 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 , 呈鼎立之态 , 远远望去 , 雄浑壮丽 , 是苍洱胜景之一 。
“胜地标三塔 , 浮图秘鬼工 。
”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 , 高69.13米 , 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 , 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 。
塔下仰望 , 只见塔矗云端 , 云移塔驻 , 似有倾倒之势 。
塔的基座呈方形 , 分二层 , 下层边长为33.5米 , 四周有石栏 , 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上层边长21米 , 其东面正中有石照壁 , 上有黔国公沐英后裔沐世阶题的“永镇山川”四个大字 , 庄重雄奇 , 颇有气魄 。
照壁后有省人民政府立的《重修三塔记》 。
塔身的第一层 , 高13.45米 , 是整个塔身中最高的一级 。
东塔门距基座平面2米 , 西塔门倒在近6米处 。
塔墙厚达3.3米 。
第2至15层结构基本相同 , 大小相近 。
第16层为塔顶 。
以第二层为例 , 高约2米 , 宽约10米 , 上部砌出叠涩檐 , 凡17层砖 , 每层挑出0.05—0.07米不等 , 檐的四角上翘 。
塔身东西两面正中各有佛龛 , 内放佛像一尊 , 龛两侧另有亭阁式小龛各一 , 莲花座 , 庑殿式顶 , 中嵌梵文刻经一片 。
南北两面 , 中间有一券形窗洞 , 直通塔心 。
第三层则南北为佛龛 , 东西为窗洞 。
以上各层依次交替 。
塔身愈往上愈收缩 。
塔顶高8米 , 约为塔身的七分之一 。
挺拔高耸的塔刹 , 使人有超出尘寰、划破云天的感受 。
顶端是铜铸的葫芦形宝瓶 , 瓶下为八角形宝盖 , 四角展翅 , 安有击风择;其下为钢骨铜皮的相轮;最下为覆钵 , 外加莲花座托 。
塔顶四角 , 原有金鹏鸟 , 相传“龙性敬塔而畏鹏 , 大理旧为龙泽 , 故以此镇之” 。
现金鹏已无存 , 复修前仅残存金鹏鸟足 。
千寻塔中空 , 置有简易木梯 , 可达塔顶 。
千寻塔西 , 等距约70米远的地方 , 有南北两座小塔 , 是八角形10级密檐砖塔 , 各高42.19米 , 塔身有佛像、莲花、花瓶等浮雕层层各异 。
一至八层为空心直壁 , 内撑十字架 。
基座亦为八角形 。
两小塔间相距97米 , 三座塔形成鼎足之势 , 布局统一 , 造型和谐 , 浑然一体 。
崇圣寺三塔布局齐整 , 保存完善 , 外观造型相互协调 。
大塔协领两座小塔 , 突出其主要地位 , 同时又衬托出小塔的玲珑雅致;小塔紧随大塔 , 衬托出大塔的高大、雄伟 。
三塔与远处的苍山、洱海相互辉映 , 点缀出古城大理的历史风韵 。
三塔相传建于南诏保和时期 , 三塔之旁原有规模宏大的崇圣寺 。
据《南诏野史》、《自古通记》等史籍记载 , 寺基方7里 , 建于南诏第十主丰佑 , 保和十年至天启元年(公元834至84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