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王安石诗词( 三 )


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 。
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 。
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 。
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 上元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 。
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
辛弃疾词《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
” 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 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 。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 。
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 。
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
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
” 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 。
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 。
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 。
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 。
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
” 清明 阳历四月五日是清明节 。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 。
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 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 。
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 。
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 。
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
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
” 端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 。
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 。
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 。
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 。
杜甫有《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 。
” 七夕 七月七日 。
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
有人主张将“中国的情人节”定为“七夕” 。
杜甫《牵牛织女》诗:“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 。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
” 中秋 八月十五日 。
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 。
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
” 重阳 九月初九 。
又称重九 。
古人认为九...
王安石的壬辰寒食本该是黑发朱颜,又遇到重重阻力,自己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为官之苦有机地串联,但现在是“白发争出”“朱颜早凋”,显然是想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感慨:自己虽然身居官位壬辰寒食 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
这首诗是皇佑四年壬辰(1052)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宁祭扫父亲墓时写的 。
此诗一方面是表达了作者在扫墓时对父亲的沉痛哀悼之情,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推行新法时的艰难处境作了一番慨叹 。
作者用“雪”与“朱”两个颇具色彩的字极其生动而且形象地描述了自己头发与容颜因操劳过度而出现的未老先衰的状况 。
当时王安石只有32岁,以至于才过而立之年就华发早生、苍颜毕现,世事实在是太艰难了、哀悼之痛、早衰之叹,却丝毫没享受到当官本该有的乐趣,并用“雪”与“朱”这两个字把王安石内心的感慨与苦楚更加深沉地表达了出来! 整首诗把思乡之愁,一心想推行新法
壬辰寒食【北宋】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0雪本意指白雪,朱本意只红颜色1雪在文章中指的是头上的白发,朱在文章中说得是年轻的容貌2雪和朱有对比的艺术效果,用白发对比朱颜3诗人通过写白发早生和朱颜消逝,表达自己面对秋日景色,不禁心中的无限感伤.同时感慨时光飞逝,青春不再.表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悲伤和无奈,和壮志未酬,胸中雄才没能施展的遗憾.以上是我的答案以下是标答16.4分“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技巧:诗歌题你给老师答,也不见得是4分,但是再咱们训练之后,懂了答题的语文公式,基本保证3分就说说这类炼字的题,是一种典型采分点1,解释字的原意采分点2,解释字在文中的特定意思,翻译句子采分点3,从表达技巧入手,夸张,对比,拟人,增加文章雅趣.增加文章的文化厚度.采分点4,诗人通过次字勾写出了什么意象,以此构造出了什么意境,通过意境表达了.采分点5,通过次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思乡,仕途,出征,友情,借古讽今...)你就想把,把这5点都答上,怎么也要5分,所以肯定要点没那么多,但是只要把这5点搭上,达到点上,说出了专业术语,就肯定可以得3分了,具体那最后一分,往往是看出题者的意图,不是咱们强求的.切记,答语文题是要走公式的,靠感觉是走飘逸路线,一没飘好,就会摔得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