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婆树的果实 苹婆树怎么形容( 三 )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治脏腑生虫及小儿食泥土,腹痛,癖块积硬 。养肝胆,明目去翳,止咳退热,解利风邪,消烦降火 。”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生天婆究(小儿烂头疡)煅存性,开油搽;消热气,煲肉食 。”
【选方】①治腹中蛔虫上攻,心下大痛欲死 , 面有白斑:罗晃子、牵牛子各七枚 。水煎服 。
②治翻胃吐食 , 食下即出;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罗晃子七枚 。煅存性,每日酒调下方寸匕 , 服完为度 。
③治疝痛:罗晃子七个 。酒煎服 。(选方出姚可成《食物本草》)
【禁忌】脾虚便泄者禁服 。
【壮药】美果囊,美难:根治胃溃疡;树皮治哮喘《桂药编》 。
【傣药】湾洪(西傣):根茎治胃痛,胃肠炎,痧症,跌打损伤 , 骨折,外伤出血,风湿性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滇省志》 。湾洪(西傣),蛮呼阿(德傣):根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风湿性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胃痛,胃肠炎,痧症 。腹泻,红痢《滇药录》 。
种子(凤眼果):甘,温 。温胃,杀虫 。用于虫积腹痛 , 翻胃吐食 , 疝痛 。果荚(风眼果壳):平,淡 。用于中耳炎,血?。奁煌庥糜谥檀?。
什么是苹婆(凤眼果、富贵子)?
学名 Sterculia nobilis Smith
英名 Pimpon或Pimpu
梧桐科(Sterculiaceae)苹婆属(Sterculia)植物,原产中国南部,有近千年的栽培史并有生产性栽培,以广东珠江三角洲栽培较多,广西、福建、台湾、海南也有栽培 。很早就传至东南亚一带,国外多植于庭院,供观赏 。
图4-37 野木瓜
1.叶片 2.果实
(李佳宁仿《中国高等植物图鉴Ⅰ》)
常绿乔木,树高6~12m或更高 , 主干明显 。单叶互生,叶大,纸质,长椭圆形,全缘 , 先端急尖或渐尖,背面有特细茸毛 。圆锥花序自上一年生枝先端叶腋抽生,小花粉红色 , 直径约1cm 。蓇突果长4~8cm , 椭圆形,顶端有喙、成熟时深红色 , 一侧开裂,露出1~4个黑褐色的种子 。种子卵形或矩形,重7~10g,直径约1.5cm,富含淀粉(图4-38、彩图69) 。苹婆喜温耐湿,适应性强,热带南亚热带地区无论是壤土、沙壤土或砾质土均能生长结果 。但以土层深厚、肥沃而湿润的土壤生长快,产量高 。寿命长达数十年乃至百年 。以扦插繁殖为主,植距7~10m , 以春植为好,春早地区可于夏秋雨季定植 。幼树年施肥4~6次,要适时修剪,要特别注意控制徒长性直生枝 , 矮化植株 。结果树冬春施促花肥,以完全肥为主 。采果后施有机肥结合速效肥,以恢复树势,促使采果后长出新的结果枝 。苹婆树不耐干旱 , 开花结果期要求适当土壤水分和大气湿度 , 以利于开花结果和果实发育 。开花前和采果后要注意喷药防虫 。通常植后6~7年结果,15年达盛果期 , 30年生单株仍可结果125kg 。正造果3~5月开花,7~9月果熟;次造果8~10月开花,12月中开始果熟 。采收用竹钩钩落熟果,收集种子,晒干即成商品果 。苹婆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醣、脂肪和多种维生素 。种子含水分41.3%、蛋白质0.9%、脂肪0.3%、粗纤维0.2%、醣18.6%和维生素A、B及磷、钙等矿物质 。成熟的种子色似蛋黄,味如板栗 , 炒或煮食味道鲜美,也可作甜品 。目前产品供不应求 , 价格较高,是有发展前途的果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