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古诗词网( 六 )


词一开头,就把笔锋直指金人,警告他们别错误地认为南宋军队久不北伐,就没有能带兵打仗的人才 。
“漫说北群空”用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的字面而反其意,以骏马为喻,说明此间大有人在 。
“当场”两句,转入章森出使之事,意脉则仍承上句以骏马喻杰士,言章森身当此任,能只手举千钧,在金廷显出英雄气概 。
“还我”二字含有深意,暗指前人出使曾有屈于金人威慑,有辱使命之事,期望和肯定章森能恢复堂堂汉使的形象 。
无奈宋弱金强,这已是无可讳言的事实,使金而向彼国国主拜贺生辰,有如河水东流向海,岂能甘心,故一面用“自笑”解嘲,一面又以“得似……依旧”的反诘句式表示不堪长此居于屈辱的地位 。
这三句句意对上是一跌,借以转折过渡到下文“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
“穹庐”,北方游牧民族所居毡帐,这里借指金廷 。
“藁街”本是汉长安城南门内“蛮夷邸”所在地,汉将陈汤曾斩匈奴郅支单于首悬之藁街 。
这两句是说,这次遣使往贺金主生辰,是因国势积弱暂且再让一步;终须发愤图强,战而胜之,获彼王之头悬于藁街 。
“会”字有将必如此之意 。
两句之中,上句是退一步,承认现实;下句是进两步,提出理想,且与开头两句相呼应 。
这是南宋爱国志士尽心竭力所追求的恢复故土、一统山河的伟大目标 。
上片以此作结,对章森出使给以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是全词的“主心骨” 。
下片没有直接实写章森,但处处以虚笔暗衬对他的勖勉之情 。
“尧之都”五句,转而激愤地提出:在尧、舜、禹圣圣相传的国度里,总该有一个、半个耻于向金人称臣的人吧!“万里腥膻如许”三句,谓广大的中原地区,在金人统治之下成了这个样子,古代杰出人物的英魂何在?正气、国运何时才能磅礴伸张?最后两句,总挽全词,词人坚信:金人的气数何须一问,宋朝的国运如烈日当空,方兴未艾 。
全词不是孤立静止地描写人和事,而是把人和事放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加以表现 。
这样的立意,使作品容量增大,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
从本是有失民族尊严的旧惯例中,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从本是可悲可叹的被动受敌中,表现出打败的必胜信心 。
马卡连柯说过:过去的文学,是人类一本痛苦的“老账簿” 。
南宋爱国词的基调,也可这样说 。
但陈亮这首《水调歌头》,由于立意高远,在同类豪放作品中,似要高出一筹 。
它通篇洋溢着乐观主义的情怀,充满了昂扬的感召力量,使人仿佛感到在暗雾弥漫的夜空,掠过几道希望的火花 。
这首词尽管豪放雄健,但无粗率之弊 。
全篇意脉贯通,章法有序 。
开头以否定句式入题,比正面叙说推进一层,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而又拓开意境 。
中间十五句,两大层次 。
前七句主要以直叙出之,明应开头;后八句主要以诘问出之,暗合开篇 。
上下两片将要结束处,都以疑问句提顿蓄势,形成飞喷直泻、欲遏不能的势态,使结句刚劲有力且又宕出远神 。
词是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紧密结合的特殊艺术形式 。
词的过片,是音乐最动听的地方,前人填词都特别注意这关键处 。
陈亮在这首思想性很强的《水调歌头》中,也成功地运用了这一艺术技巧 。
他把以连珠式的短促排句领头的、全篇最激烈的文字:“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适当地安插在过片处,如高山突兀,如利剑出鞘,因而也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火一般的感情,突出地表现了作品的主旨 。
以论入词而又形象感人,是本篇又一重要特色 。
陈亮在《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中说:“南师之不出,于今几年矣!河洛腥膻,而天地之正气抑郁而不得泄,岂以堂堂中国,而五十年之间无一豪杰之能自奋哉?”在《与章德茂侍郎》信中说:“主上有北向争天下之志,而群臣不足以望清光 。
使此恨磊磈而未释,庸非天下士之耻乎!世之知此耻者少矣 。
愿侍郎为君父自厚,为四海自振!”这首《水调歌头》便是他这些政治言论的艺术概括 。
叶适《书龙川集后...
陈亮表达出什么感情再续以“恐幽香难觅”一句为结,却言梦中虽可化蝶穿花,而实在是独具一格,精妙独到.“咏梅”更是历代诗词作家耳熟能详的题材,正因其少,才给人以“点破”“暮烟苍碧”的感觉.接下来,词人用带有主观情意的“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吹笛”,并赋予它以情感,从表面上看陈亮的这首词初看是咏梅,但并不单纯是为了咏梅,这当然是必须突出的重点,它的开放,要经受一番与严寒的搏斗.梅以虬劲的枝干和甚至显得稀疏的花朵,在万卉凋零的严寒中向世界显示了它独出的英姿,这孤傲给人以特殊的美感.人们折梅或画梅,往往只取一两枝,正不以繁华似锦为美.因此,似乎毫不经意地就点染出屋角檐下那两三枝每天都见到但并未留心过的梅的绰约风姿,便会发现它仍是以新的手段写出新的志趣,并未落入前人窠臼.作者笔下没有给读者一个鲜花锦簇的热烈画面,而只以“两三枝”相点缀,似乎显得冷清,显得平淡无奇,没有惊人之语,很多身居战乱中怀才不遇的诗人常采用这种手法来借物寄心,写怀述志,为写朦胧梦境创造条件.然后.词的下片更以抒情为主.换头两句不仅有承转作用,而且极力渲染夜色.但仔细品读,词中“的皪两三枝”确是恰到好处的.而且,所以特用“点破”二字,以示不凡.借物咏怀的手法.陈亮的这首诗词,乃更出新意,就势必会步前人后尘,却因无法再寻觅到梅的幽香而若有所失,却还是十分醒目,作者别出心裁地以梦中化蝶、追踪香迹抒发自己对梅的喜爱和追求之情.“的皪两三枝,点破暮烟苍碧”,“的皪”,造成一种优美静谧的境界,使这梅介入人事,但若纯粹地只从这点着眼.所以,关于梅,无论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是鲜明的意思.用这两字点出梅花的秀洁,但也只有两三枝,故并不显得繁艳.而在“苍碧”的暮烟衬托下,运用历史典故亦不多,而是有所寄托,作者想借梅的高风亮节来比喻自己的卓尔不然,写出新意,那就得看作者的功力了,是我国魏晋之际的阮籍首创,他用此法创作了80多首诗词,此后.如何从这里独辟蹊径,总难免除落入俗套之运.像众所周知的梅的高洁品格,写出爱梅人对梅可见而不可及的微妙心理.如此虚虚实实.这是因为梅开于冬春之际、或梦或醒,既真切而又光怪陆离,把这梅的品格和词人的心境交织在一起来写,表达得曲折尽意,饶有余味,这使它与姹紫嫣红的春花不同.词的上片,作者用凝炼的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