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古诗词( 三 )


【评析】: ??这是一首问答诗 , 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 , 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 , 描摹得淋漓尽致 。
其言繁 , 其笔简 , 情深意切 , 白描无华 。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 , 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
写寻访不遇 , 愈衬出钦慕高仰 。
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 , 题为《访夏尊师》 。
回答者:dahuzi1954 - 状元 十四级 9-8 20:11作者背景 贾岛(779-843) , 唐代诗人 。
字阆仙 , 一作浪仙 , 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
诗以五律见长 , 注重字句锤练 , 刻意求工 。
与孟郊齐名 , 有“郊寒岛瘦”之称 。
注词释义 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
不遇:没有见到 。
言:回答说 。
云深:指山中云雾弥漫的深处 。
古诗今译 松树下询问一位童子 , 他说师傅已上山采药去 。
只知道就在这座山中 , 山高云深不知在何处 。
名句赏析——“云深不知处 。
” 贾岛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 , 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 。
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
明明三番问答 , 至少要六句才表达的 , 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 , 精简为二十字 。
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
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 。
一般访友 , 问知他出 , 也就自然扫兴而走了 。
但这首诗中 , 一问之后并不罢休 , 又二问三问 , 这三番答问 , 逐层深入 , 表达感情有起有伏 。
“松下问童子”时 , 心情轻快 , 满怀希望 , “言师采药去” , 答非所想 , 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 , 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 , 就惘然若失 , 无可奈何了 。
造型自然 , 色彩鲜明 , 浓淡相宜 , 郁郁青松 , 悠悠白云 , 这青与白 , 这松与云 , 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想符 。
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 , 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 , 捉摸无从 , 从造型的递变 , 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

【寻隐者不遇古诗词】

回答者:hgtgdhgj2 - 童生 一级 9-10 16:31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 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 , 云深不知处 。
贾岛是大家熟悉的唐朝著名的苦吟诗人 , 提起他 , 我们自然会想到他的名句:“鸟宿池边树 , 僧推月下门 。
”为了是用“推门”好 , 还是“敲门”好 , 他费尽心机 。
因此 ,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 , 只知道贾岛炼字上的工夫 , 其实 , 炼字并不能概括他诗歌创作的特点 。
《寻隐者不遇》信笔所之 , 脱口而出 , 句句明白如话 , 字字平淡无奇 , 似乎并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挑出来推敲、玩味的 。
然而 , 正是这“明白如话” , “平淡...
用古诗《寻隐者不遇》编个故事 用古诗《寻隐者不遇》编个故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 , 贾岛去拜访他的一位朋友 , 那一位朋友住在山上 , 一般不出山 , 人们都把他称作隐者 。
可是他朋友不在 , 正好遇到隐者的徒弟 , 他徒弟就告诉了贾岛他老师去了采药 , 只在这个山里 , 可是这儿云深不知道 , 我老师在山的哪一个地方 。
后来 , 贾岛等了差不多一天 , 就和那位童子去找贾岛的朋友 , 后来他们在悬崖下看到贾岛的朋友 , 当时他头破血流了 , 幸好他还没有伤到生命 , 他们俩把贾岛的朋友给背回去了 , 贾岛和童子等到了贾岛的朋友清醒了 , 他朋友就把事情的经过说给了 , 贾岛和他徒弟听 , 并且还感谢贾岛得救命之恩 。
贾岛说:“不用 , 这是做朋友应该做的本能 。
”贾岛的朋友流下了眼泪 。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 , 我们从小就要互相帮助 , 团结友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