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祭奠花束图片 百合祭奠花语( 二 )


欧洲的词典上出现“菊花”一词,大约是17世纪末荷兰人在经商时将其从我国引入之后,18世纪菊花传入法国 , 而后19世纪中期又被引入拉丁美洲……以致遍及全球 。
在欧洲 , 菊花栽种得最多之处是墓地,因为欧洲的传统文化认为菊花是墓地之花,如果做客或送人的话,此花是万万不可携带的 。在拉丁美洲,菊花也有“妖花”之称 。可见其在西方的地位 。
又有消息报道,中国的菊花大量出口至东邻日本 , 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海相隔之遥 , 搭上这些保藏运输的高昂费用,居然也能获利颇丰;这是由于日本对菊花需求量之大以致日本国内供不应求 。在日本 , 即使是一个普通人离世,也常常要用到两三万枝菊花;更何况一个墓地每年对菊花的需求量 。
“儒文化”和“重阳节”诠释菊花内涵
与国外迥异,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层含义 , 一是高尚的气节;二是吉祥长寿 。
和道家的“师法自然”相反 , 儒文化讲究的是“比德” , 主观地以自然山水来对应人的品行 。菊花即以它凌霜而放,西风不落的傲骨和其“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气度被赋予了坚贞不屈的高洁情操 。另外,菊花开放在九月,“九”是单位数中最大的数,被称做“至数”、“阳数” , 因而菊花与九九双阳相叠的重阳一样,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寓意 。“采菊东篱下”是为了食取菊花的保健功效以健康,“悠然见南山”也照应了“寿比南山”之意 。
可见,古代是以菊花祝福或赞赏活者;而今则是用其悼念故人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菊花渊源
菊花在中国的花木文化中的地位颇重 。早在东周,即有“九月荣菊”的记载,而屈原是以菊自比第一人 , 他在离骚中挥墨,形容自己“夕餐秋菊之落英”,且“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东风” 。而真正菊文化的创始人是晋代陶渊明,这位“菊友”与菊花朝夕相伴以至于住处也“秋菊盈园”,他得菊境之深,古往今来无人能及 。唐代的孟浩然描绘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乡村赏菊之境;其同时代黄巢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是成为今人的谈资 。到了宋代则是“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的重阳盛景 。明代诗人李梦阳“只今秋色里 , 忍为菊花来”和清乾隆帝的“枫叶梧青落,霜花堆白菊”都可见明清时菊风益盛 。在《红楼梦》中的众首菊诗,更是牵肠之笔 。
在这些菊花的篇章中,并没有丝毫与哀悼有关的笔墨 。
康乃馨代表什么?百合花代表什么?菊花代表什么?
康乃馨代表对母亲的爱、百合花代表纯洁的感情、菊花代表祭奠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