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芬古诗词20首( 三 )


如《枫桥夜泊》中,在和弦结构方式上刻意回避了三度叠置,用非三度、附加音、五声纵合等手法取而代之,更有利于诠释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风格特色 。
而《春晓》中,运用线条性的音乐思维,突出民族化的旋律风格,更好地运用旋律的发展与和声色彩表现出古曲的特色 。
这类创作风格的歌曲除了以上作品外,还包括黎英海的《登鹳雀楼》,彭涛的《忆秦娥》,戴于吾的《清明》《静夜思》等等 。
另外,这一时期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增加了演唱技巧与难度,明显提高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性,给演唱者更大的发挥空间 。
80年代以来,随着声乐教育理念的提高,人们开始将部分经典古诗词艺术歌曲用于教学当中,古诗词艺术歌曲开始出现在专业的声乐教材中 。
如当时出版的高师声乐教材《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材》及音乐院校的内部教材中,收录了青主的《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黄自的《点降唇》、刘雪庵的《红豆词》、应尚能的《渔夫》《我侬词》等作品 。
此后,大批的新作品开始在声乐教材中展现出来 。
进入21世纪以来,针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推广与普及,文化部专门成立了“全国艺术歌曲推广委员会”,以促进中国风格艺术歌曲的...
如何在语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扎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小学阶段,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
语言文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 。
只有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 。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大力度对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的培养,为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深厚的基础 。
首先,要教会学生读准字音 。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有许多的生僻字,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拼拼音等形式读准字音 。
在其次是要识别一定数量的文字 。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有许多古今不同义的字词,了解它的古今意思,能更好的理解古文 。
再次是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如谚语、俗语及成语等 。
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深入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
二、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进行因材施教 。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典籍众多,或短小精悍,或长篇论著,或浅显易懂,或深奥晦涩 。
选择适合小学生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就如大海中航行的轮船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
并不是所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著作都在适合在小学阶段读,所以,在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时,我们要慎之又慎,既有培养学生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又要蕴含做人做事之道理 。
并根据学生年龄的差异安排诵读内容:如: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百家姓》;三年级学习《千字文》;四年级学习《弟子规》,背古诗词20首;五年级学习《孝经》,背古诗词20首;六年级学习《增广贤文》,背古诗词20首 。
而《老子》是经典中的经典,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 。
它对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无法估量的作用 。
《老子》则适合各年级学生诵读 。
三、开展多样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 。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必须多样化,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游戏、课本剧、歌谣、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游戏中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
我们可以在班队会上树立典型:如自强不息的、勤奋好学的,助人为乐的等等 。
以榜样的力量去带动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学生 。
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与中华传统节日相结合 。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一个节日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表现了自古以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以此为载体,搜集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诗歌、故事,让学生诵读、领会,对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地形成一定很有效果 。
这才能实现课程标准倡导的建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 。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中,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经典诵读、背诵、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