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自什么七言诗词( 三 )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
诗就可以从《诗经》追溯起 。
【二】从题目方面:诗是自由取题目的,词必须有词牌名【三】从和音乐的关系方面: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
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 。
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 。
【四】从形式方面: 1、句式不同:诗有律诗和绝句,有七言和五言之分,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 。
如柳宗元的《渔翁》为七言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烛 。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
王维的《送别》为五言诗;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
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
并且词有词牌,词在每种词牌名下有固定格式,每句几个字都有要求 。
如《南歌子》的一种词牌格式为:(例词:温庭筠)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手里金鹦鹉 。
胸前绣凤凰 。
偷眼暗形相 。
不如从嫁与 。
作鸳鸯 。
《如梦令》的词牌格式(例词:李清照)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
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
2、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同: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 。
3、诗词的对仗规定也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 。
这两点可以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 。
从题材内容方面:“诗言志”(多写家国之事、人生沉浮);“词言情”(多写风花雪月、男女之情) 。
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如谭嗣同《狱中题壁》一诗中“我自横刀向天笑 。
去留肝胆两昆仑”;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
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 。
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 。
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 。
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
【五】从语言特色方面:从语言来区分诗的语言偏于自然清新,词的语言偏于精工华美 。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 。
词因为题材多关乎女性,故而词的语言也带有女性化的色彩纤柔香艳 。
【六】从风格和意境方面:诗庄词媚 。
诗的情感表达偏于庄重;词的情感表达偏于妩媚 。
“诗显词隐”诗的情感表达偏于显豁明朗;词的情感表达偏于含蓄蕴藉 。
“诗刚词柔”:诗的情感表达偏于刚劲明快,词的情感表达偏于柔婉细腻 。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
诗的境界开阔,词的境界狭深 。
例如:唐诗:(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诗人的豪情壮志表达在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 。

韵脚为ang的七言诗词【一】从时间上: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
诗就可以从《诗经》追溯起 。
【二】从题目方面:诗是自由取题目的,词必须有词牌名【三】从和音乐的关系方面: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