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南山诗词( 二 )


如方玉润《诗经原始》所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 。
“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神伤,绝世文情,千古常新 。
”故东晋谢玄认为这四句是毛诗中最烩炙人口的佳句(见《世说新语·文学》),似不为过誉 。
这首写边防戍卒服役思归的作品,将战事之频繁,戍卒之思归,军中生活之艰苦,抗击外侮的决心交织在一起,在爱国与眷恋家室,战斗的乐观主义精神与忧生嗟时的矛盾情绪冲突中,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战争生活和人民的战争心理,表现了战争生活的各个侧面,特别是末章情景交融,化景语为情语的写作方法,成了后世写作边塞战争诗努力追攀效法的楷模 。
赏析二从古到今,人们都认为此诗写得最精彩的是最后一章,尤其是其前半 。
《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晋代谢安因子弟聚集,问:“《毛诗》何句最佳?”当时谢玄就举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数句 。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人们把《采薇》末章尤其是“杨柳依依”几句,看成是古今罕...
关于松竹梅的诗句关于松竹梅的诗句:《苦竹》(唐)杜甫 青冥亦自守,软弱强扶持 。
味苦夏虫避,丛卑春鸟疑 。
轩墀会不重,翦伐欲无辞 。
幸近幽人屋,霜根结在兹 。
清晨止亭下,独爱此幽篁 。
《新栽竹》韦庄唐 寂寞阶前见此君,绕栏吟罢却沾巾 。
异乡流落谁相识,惟有丛篁似主人 。
山园小梅 (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 。
新竹 (宋)杨万里 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 。
半脱锦衣犹半著,箨龙未信怯春寒 。
松树 (唐)白居易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
四松 杜甫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 。
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
会看根不拔,莫计枝雕伤 。
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 。
所插小藩篱,本亦有堤防 。
终然怅拔损,得愧千叶黄 。
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 。
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 。
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 。
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
足以送老姿,聊待偃盖张 。
我生无根蒂,配尔亦茫茫 。
有情且赋诗,事迹可两忘 。
勿矜千载后,惨澹蟠穹苍 。
墨梅 居简 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
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
庭竹 (唐)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
题新竹 (唐)杜牧 数茎幽玉色,晚夕翠烟分 。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
渐笼当槛日,欲得八帘云 。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
《新栽竹》韦庄唐寂寞阶前见此君,绕栏吟罢却沾巾 。
异乡流落谁相识,惟有丛篁似主人 。
梅花 (宋)王安石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写山水的古诗(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 。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
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 。
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表现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也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
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 。
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
此刻诗人十分动情,世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 。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 。
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提炼的,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总写洞庭湖的秋色 。
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为映衬,显得那么和谐、宁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