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唐代繁盛的诗词( 四 )


控:拉开 。
⑻都(dū)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 。
铁衣:铠甲 。
难着(zhuó):一作“犹着” 。
着:亦写作“著” 。
⑼瀚(hàn)海:沙漠 。
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 。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
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
⑽惨淡:昏暗无光 。
⑾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 。
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 。
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 。
饮,动词,宴饮 。
⑿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 。
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 。
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
⒀辕门:军营的门 。
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 。
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 。
⒁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 。
掣:拉,扯 。
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
⒂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
⒃满:铺满 。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
⒄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
7、《黄鹤楼》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 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
3.乘:驾 。
4.去...
中国古代诗词中有象征意义的词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 以蝉品行高洁 。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