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诗词赏析400字( 七 )


陈廷焯认为过分强调文笔之奇,是论词的左道(《白雨斋词话》卷一) 。
这十四个字亦不仅发自声口、出自笔墨,主要的是作者长期孤独生活的产物 。
李清照虽然在其早年写的《词论》中,主张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那时的目的是为了使歌词合之管弦,付之歌喉 。
既然这首《声声慢》“非所宜听”,因而在其具体写作上,并不一定处处着眼于字的声腔,比如词中最受称道的“独自怎生得黑”的“黑”字,就是这样 。
这个字古人称其“绝妙”(《词菁》卷二)又说“‘黑’字不许第二人押 。
妇人有此词笔,殆间气也 。
”(《白雨斋词话》卷七引张正夫语)等等 。
其实这个字之所以十分难得,还是因为作者写出了切身的生活感受 。
据载,李清照结缡不久,就常常与丈夫分离,丧夫后更是茕独栖惶,几十年来,她不知孤零零地渡过了多少个黄昏和黑夜,所以对“黑”字有独特的感受 。
这个字含蓄而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大半生所受的煎熬 。
同时,“黑”字还很自然地领出了下面的“愁”字 。
“怎一个愁字了得”,不仅照应了全篇,也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甘苦的一生 。
展开
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 。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李清照(1084—1151?)这位颇具文学才能的女作家,在宋代众多词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
《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 。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
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
【赏析一】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起首三句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
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 。
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如徐虹亭语: “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
” “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 。
寻啊觅啊,想寻些什么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许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 。
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 。
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这寻觅的结果给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惨惨威威”,它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使其由这清冷之景更生一种凄凉、惨淡和悲戚之情 。
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作者由以上的茫然和结果转到写气温骤变的感受,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 。
然而其内蕴又何止这些呢?联系李清照的生平,可知她在金兵入侵、南渡避难之前的生活一直是优裕、安宁而美满的,而写作此词时,已是形单影只,孤身飘零,生活一下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这种情形与“乍暖还寒”的天气是多么相像啊,它让作者的身心一时都难以承受 。
怎么办?只有借酒驱寒,借酒浇愁 。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欲以酒暖身,借酒浇愁,可是酒的滋味却又那么淡 。
“淡酒”无力,怎么能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更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这里酒味为何那么淡?是酒淡吗?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