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诗词

桐庐诗词

歌咏桐庐的诗词歌赋仙境尘寰咫尺分,壶中别是一乾坤 。
风雷不识为云雨,星斗何曾见晓昏 。
天目溪源出于天目山,流经桐庐县城与富春江汇合,被郦道元《水经注》描述为“连山夹水,两岸对峙,……水木相映,泉石争辉”,“溪有十八滩,一滩高一滩” 。
富春江美丽的山水风光,激发了历代众多文人墨客的灵感和创作欲望,他们的许多诗文佳作,使富春山水之美得以艺术的升华,并永恒地留驻在人们心里 。
悠悠渺渺涉寒波,故寺思归意若何?长忆孤舟三二月,春山偏赏富阳多 。
《送僧归富阳》(唐 释 。
皎然)归舟一路转青萍,更欲随潮回富春 。
吴地陆机称地主,钱唐苏小是乡亲 。
葛花满地能消酒,屺子同心好赠人 。
早晚重过渔蒲宿,遥怜佳句匣中新 。
《送王少府至富春》(唐 韩羽)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 。
云低远树帆来重,潮落寒沙鸟下频 。
未必柳间无谢客,也应花里有秦人 。
严光万古清风在,不敢停桡去问津 。
《富春》(唐 吴融)远岸齐如剪,澄江平似铺 。
紫鳞仙客驭,金颗李衡奴 。
冷叠群山阔,清幽万象殊 。
严陵亦高见,归卧是良图 。
《秋日富春江行》(唐 罗隐)小径小桃深,红光隐翠阴 。
是非不到耳,名利本无心 。
笋进饶当户,云归半在林 。
何须听丝竹,山水有清音 。
《题小隐书室》(宋 范仲淹)苦雨怜朱夏,小舟眠富春 。
余生今可乐,归作太平人 。
《宿富阳舟中》(宋 王十朋)双橹摇江叠鼓催,伯符故国喜重来 。
秋山断处望渔浦,晓日升时离钓台 。
官路已悲捐岁月,客衣仍悔犯风埃 。
还家正逢鸡豚社,剩伴郊翁笑口开 。
《泛富春江》(宋 陆游)不到江湖恰五年,歙山青绕屋头边 。
富春渡口闲舒目,落日孤舟浪拍天 。
《下口渡》(宋 范成大)长山泷石片帆斜,小雨初晴目眩沙 。
回首遥看富阳县,轻烟低照一丛花 。
《晓发富阳县》(宋 方回)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
我行三度至,风景数番新 。
净碧迎窗入,空青拂面匀 。
斑斓工点缀,瘦石自嶙峋 。
《富春舟中选一》(元 李桓)禹陵云气近,柏翠护禅关 。
只有客常到,不如僧最闲 。
春风浙江水,夜雨富春山 。
爱此清居处,长歌日暮还 。
《真觉院》(元 杨维桢)山从天目下,潮到富春回 。
此地扁舟去,吾生几度来 。
林红晚日落,江白雨云开 。
明日须停桡,呼童看钓台 。
《浙江放舟至富阳》(元 张以宁)鹳山台殿压春城,下奠群峰镇百灵 。
半石浮鼋波影白,一沙横鮆树痕青 。
钟鱼水国催僧饭,箫鼓江天送客星 。
我亦浪游成底事?又随归雁落前汀 。
《鹳山》(明 一初)一山横出大江头,禹凿当年到此留 。
地耸石根迎碧海,天移砥柱立中流 。
社坛夜半风云合,城郭春深紫翠浮 。
几度拂衣登绝顶,海门东去是杭州 。
《鹳山》(明 陈观)中沙潮落海天长,疏影纷纷下夕阳 。
自是江心栖息处,月明何必忆潇湘 。
《中沙落雁》(明 陈兴)扬帆溯流上,秋色竞纷纷 。
翠荇波仍绣,丹枫壁自文 。
路疑千岭近,山为一江分 。
夕照高低出,滩声远近闻 。
薜衣过木客,椒洒奠桐君 。
《自富春至桐庐道中》(明 王世贞)扁舟入谷口,登岸坐苔矶 。
异石千层出,孤泉一道飞 。
风和梅放早,山僻鸟音稀 。
日暮方回棹,钟声隔翠微 。
《游天钟山》(明 王之献)富阳秋色晚,高枕壮江门 。
县僻山围屋,霜清水长村 。
支流源带歙,浙岭细分源 。
此日探禹穴,应知岳渎尊 。

【桐庐诗词】

《富阳》(明 侯方域)百里钱塘路,清江入富阳 。
人家环水曲,山势压城墙 。
客思同天远,秋来柳渐黄 。
望中风物满,枫叶更含霜 。
《富阳县》(清 梁佩兰)十里江山指顾中,波光淡荡映晴空 。
相看形势无如昔,共叹英雄所见同 。
落照归帆千点白,晓星海起一丝红 。
孙郎已去烟波没,当代谁兴百世风?《鹳山》(清 邵光尹)驿路名山应万重,临江落日照青枫 。
丹青莫讶黄公望,生长层峦迭嶂中 。
《富春道中》(清 曾王孙)江流绵淼曲围沙,村落纷纷聚水涯 。
荷插翠移雪后竹,携筐青摘雨前茶 。
谁家客泛三春酿?无数莺啼十里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