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的诗词( 四 )


虽然每次上课要步行半个小时到教室,有时遇上刮风下雨行动不便,但也丝毫挡不住他学习的热情 。
据了解,创办于1987年的蚌埠市老年大学,针对老同志的兴趣爱好,目前开设有声乐、舞蹈、器乐、时装、交谊舞、书画、诗词、摄影、电脑、养生保健、花卉栽培、京剧和太极拳等30多个专业 。
9月份新学期开学,72岁的潘老爷子就没有黄山“幸运”,尽管他早早赶来排队报名,但无奈声乐系太火爆,新增的班级当天两个小时即满员,最终没能报上名 。
“声乐系各班人数基本都在80多名朝上,最多的时候学员达103人,课堂教学都已超负荷 。
”蚌埠市老年大学声乐系主任王绍岚告诉采访人员,有些热爱唱歌的老人一天来好几趟,再三请求给一个名额 。
但为保障教学质量,她只能婉言劝退一大批后来报名者 。
“心里真不好受,我也是六十岁人了,非常理解他们的需求,但学校承载能力有限,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
”“有的老人学了十来年仍不愿毕业,我们这学员学年最长的都有20年了 。
”蚌埠市老年大学副校长王恩贵告诉采访人员,在老年大学里,老年群体可以找到归属感和集体感,排遣孤独和寂寞,如果不是身体原因或照顾孙子孙女,他们往往选择守着学位不毕业 。
“老学员不腾位毕业,新学员自然进不来 。
”老学员普遍“不愿毕业”限制了学校的招生规模,成为老年大学新学员“一座难求”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
课程多学费低廉 期待办学“更给力”“老年大学学费便宜,教学质量好,还可以与同龄人交友互动,在这里学习我很开心 。
”黄山说 。
作为公益性项目,蚌埠市老年大学每学期象征性收取每名学员学杂费80元 。
课程丰富,学费低廉,吸引了大批老年人报名参与,老年大学成为老年群体文化养老的最优选择 。
“目前我们共有123个教学班级,学员近7000人次,但这还远不能满足蚌埠市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 。
”蚌埠老年大学办公室主任欧阳宏伟介绍 。
过快的老龄化发展,导致有限的公共资源根本无法满足老年群体的实际教育需求 。
作为老年群体“文化养老“的主要阵地,近年来,蚌埠市各级政府逐渐加大对老年大学的基础建设,各区老年大学相继建立 。
目前,蚌埠市市区现有公办老年大学7所,除市老年大学属于财政拨款外,其余皆自收自支,没有编制和经费保障 。
位于蚌埠市老城中心的蚌山区老年大学成立于去年9月,借助区文化馆的场地资源,蚌山区政府投入40余万元对校舍及硬件设施进行改造配置,腾置两间教室和一间办公室用于老年大学开展教学活动 。
蚌山区老年大学开设的特色专业花鼓灯舞蹈颇受老年群体欢迎,校长李永庆本想扩大专业规模,却囿于没地没钱没人,一直搁置 。
近年来,蚌埠市市区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龄人口比率高于国家平均水平,且增长速度较快 。
专家认为,老年大学是实现积极老龄化、快乐老龄化的重要途径 。
近年政府部门虽逐渐重视老年教育发展,但当前的老年教育资源明显滞后于老年人口增长,老年教育的发展还需政府有关部门更“给力” 。
开办老年大学分校 家门口“文化养老”为了将有限的公共资源惠及更多老年人,2015年下半年,蚌埠市老年大学对教学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优化资源配置 。
学制改变过去的无限制为6年制,在原有班级基础上设初、中、高3个等级,即学员未学满2年的定为初级班,学满2年不满4年的定为中级班,学满4年以上的定为高级班,每等级2年,学满依次递升,6年即毕业,同时要求同一专业每位学员只限报一个班 。
“经过一番清理整顿,我们腾出教室共增设了9个新初级班,新增学员近800名 。
”蚌埠市老年大学工作人员蒲倩介绍 。
除在管理方式上做“文章”外,蚌埠市还通过与社区合作建分校的方式,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多方探路为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入学难”支招 。
日前,在蚌埠市龙子湖区解放街道建新社区老年大学,59岁的李兰告诉采访人员:“自从社区开办了老年大学,我可以在家门口就近学习舞蹈,方便多了! ”建新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老年群体占辖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对老年教育资源的需求十分迫切,因离市老年大学距离较远,很多老年人想进校充电学习却苦于报不上名,有些报上名的每次需倒两班公交赶去上课 。
2013年,在蚌埠市老年大学的指导和支持下,建新社区老年大学分校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