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作为 抒发了( 三 )


始知锁向金笼听 , 不及林间自在啼 。
【诗词注释】注释 ①啭鸟声婉转 。
②对高低时高时低地飞转 。
③金笼贵重的鸟笼 。
欧阳修的画眉鸟 , 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千啼百啭 , 一高一低舞姿翩翩 , 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 。
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 , 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 , 自由自在 , 无拘无束 。
这里也要了解的是 , 作者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 , 写作此诗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
寻常鸟语引深思(欧阳修《画眉鸟》欣赏) 黎烈南(2009-08-26 11:25:28)画眉鸟 百啭千声 紫树 欧阳修 滁州 杂谈 分类:随感寻常鸟语引深思 欧阳修《画眉鸟》欣赏黎烈南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之作品往往有情发于中而理思极其深邃者 , 其名篇《画眉鸟》便是一首非常耐人寻思之作 。
这首普通的小诗之令人联想的深度与广度 , 恐怕是作者自己所始料不及的 。
百啭千声随意移 , 山花红紫树高低 。
始知锁向金笼听 , 不及林间自在啼 。
本诗作于诗人为滁州知州之时 , 其间 , 欧阳修经常徜徉于滁州山水 , 并写出了《醉翁亭记》与《丰乐亭记》等名作 。
而在欣赏滁州风景之间 , 一种灵巧善鸣的鸟儿——画眉鸟的千声百啭 , 引起了他的特别新鲜的感觉 , 于是吟七绝《画眉鸟》一首以发感慨 。
“百啭千声”——请听 , 画眉的啼音何等动人 。
一个“啭”字 , 便把画眉音声之美 , 作了简洁传神的描写;再细听 , 这小小画眉 , 引颈高歌 , 音韵多变 , 竟然有千种声调 , 百种风情 , 让人悠然神往(“百”、“千”虚指 , 极言叫声之繁 , 花样之多) 。
这种情形 , 使得欧阳修感到新鲜与惊奇 , 也使他在倍感新鲜与惊诧的同时 , 注意到形成画眉千百种风情音韵的、可以自由自在“随意移”的林间环境 。
“随意移”三字 , 置于“百啭千声”之后 , 不但衬托出画眉鸟自由飞舞跳跃鸣叫之姿态 , 而且隐隐显示着后者与前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 为结尾之“不及林间自在啼”埋下伏笔 , 心细如发 。
细心的诗人继续观察着:“山花红紫树高低 。
”滁州的春天 , 一片“山花红紫” , 绚烂多彩 。
画眉鸟 , 便在这多彩的树梢枝杈间跳上飞下 , 自在歌唱 。
这种丰富多姿的自然色彩与广大空间 , 正是画眉这小小生灵得以兴奋与刺激的灵感之源 。
“嘤其鸣矣 , 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它们还能结伴飞翔 , 彼此呼应 , 难怪其鸣叫声如此千声且百啭 , 投入而多情呢!开端前两句动情宛转的描写 , 饱含着欧阳修的非同一般的感慨 。
诗人在感慨什么呢?原来 , 在很久以前 , 欧阳修也见过画眉鸟 , 不过 , 他所见的却是锁在金笼里的画眉 。
那时的画眉鸟从笼中发出的歌音 , 也曾使作者陶醉过 , 以为其时之鸣声 , 已然十分动听;而当他来到滁州山林中 , 亲耳聆听了这笼外之鸟的撩人娇音时 , 才发现 , 笼中画眉之音 , 不及林间之宛转美妙远矣 。
于是他叹息道:“始知锁向金笼听 , 不及林间自在啼 。
”大有如梦方醒之慨 。
“始知”二字 , 有着极大的时空跨度 。
这两字表明 , 作者对于林间鸟的鸣声远远优于笼中之真相 , 是经历了长时间 , 才蓦然明晓的;同时 , 作者对于林间鸟之优于笼中鸟这一基本生活常识的了解太晚之感慨 , 亦溢于言表 。
“始知”二字 , 在承续转接之中 , 感慨良深 。
“不及”两字 , 把“金笼”中画眉之生活情景与全篇描写的林间画眉鸣叫之情形连接起来 , 形成了浑然一体的艺术情境 , 可谓圆融细密之致了 。
欧阳修的感慨如此之深 , 有着很深刻的政治背景 。
作者此诗作于滁州 , 而他之来知滁州 , 乃是因为在政治斗争中受到严重挫折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