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都观音文化诗词( 二 )


从其代表性遗迹如法门寺、龙门石窟等,概括其文化的艺术形式特征可以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宗教性 。
佛教文化的各种外在表现形式无不充斥宗教感情,如造像,“画家在画佛、菩萨时,没有表现个性的欲望,只有对画象的崇敬、景仰”,我国著名雕塑家李新民在创作渡海观音像时说:“从事佛教的画家、雕塑家,都以虔诚的宗教信念,观照佛教中的理想,塑造崇高的佛像” 。
这种创作的信念是设计的主导因素和目的所在 。
正是在这一坚定信念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创作的想象力,从而产生出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等不拘泥于原有形式的独特造像 。
②思辩性 。
佛教思想体系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先后盛行有小乘、大乘等,它们各自又形成多种派别与体系,传入中国后,更与儒、道等传统学派相结合,使其博大...
关于佛门的诗句展开全部 1、嗓子落满了红尘,江河在琴弦上走调 。
《仓央嘉措诗传》 2、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 。
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佛经》 3、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日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那一世》 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佛》 5、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 。
——佛语 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坛经行由品》 7、佛学的精髓在于至死不渝的善,高处的空灵和重生的力 。
8、——“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
——南怀瑾 9、扫地为何?为了净地 。
净地为何?为了静心 。
静心为何?心静方能见众生,见得了众生,方能勘破生死,生敬天地之心,心无挂碍,无挂而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
《小西天狄道传奇》 10、强者无敌,慈悲为怀;弱者无能,跪佛求生——月如火《仙武同修》 11、只有在幽暗中起身的人,才更加珍视灯盏的指引;只有真正经历过悲伤的找寻才更有丰厚的质地 。
也许这就是佛陀给有缺陷而不完整的人类的指引:没有痛失就不会有记取,没有悲伤则无法领会欢愉的意义 。
——冯娜《一个季节的西藏》 12、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占有,只能经历 。
我们只是时间的过客,总有一天,我们会和所有的一切永别 。
深知这一点的人,就会懂得:「无所谓失去,那只是经过而已;亦无所谓得到,而只是体验罢了 。
」——觉乘 13、佛言:人有二十难 。
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
《佛说四十二章经》 14、佛,你所普渡的众生,为何没有我? 15、所看即所想,所想非所看 。
16、人是未醒佛,佛是已醒的人——花濡沫 17、提倡什么安详禅、生活禅,实际上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静中观察,慢慢就有了定力 。
——惟贤法师《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悟禅》 18、真正的所谓的修养,真正的所谓的用功,真正的所谓的感受,其实心性,心田里面进行的 。
——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19、所谓的成佛,就是向上,最后都向善,成佛不是一句空话,佛者,觉也,觉悟的人 。
觉悟的意思,只要你的存在,给人带来各种各样的快乐 。
——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20、心性,时时刻刻把握自己心里面的这种一念之间的思维 。
起心动念,怎么样善用真的太重要了!一念之间怎么样思考,同样一件事一个正一个反 。
人家说口下要积德行善,学一学,怎么样能够找到正能量的词去表扬一下你身边的人 。
——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21、耕种你的心,怎么样利用心的力量传递正能量,实际上只要你用心,没有办不到的事,这个心的力量是无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