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月亮表达思乡诗词100( 五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
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
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
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 。
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
3、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
4、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代: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这首诗意境很美,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 。
明《唐诗画谱》中就有以这首诗为题材的版画,但这幅版画仅是画家别出心裁构想出的意境,和王建原作并不一一吻合,而且它对全诗点睛之笔——秋思未作充分表达 。
在这一点上,诗歌语言艺术显示了它的不可代替性 。
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
5、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代: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平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 。
诗意婉曲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
刘禹锡《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提到李益,有“边月空悲芦管秋”句,即指此诗 。
可见此诗在当时已传诵很广 。
《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 。
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的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 。
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
6、秋宵月下有怀 唐代: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
通读整篇,发现并无任何用词新奇之处,但妙就妙在这意境的成功营造 。
诗人以流水般流畅的文笔,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别样的孤清月夜图 。
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见他的思痕,触摸到他跳跃的文思,听到他的叹息 。
7、万里瞿塘月 唐代: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经常远离故乡远离亲人 。
对于自己的家乡、亲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铭心 。
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使读者不觉之间与之同悲共泣 。
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经常远离故乡远离亲人 。
对于自己的家乡、亲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铭心 。
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使读者不觉之间与之同悲共泣 。
8、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唐代: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