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女子带面纱的诗词( 四 )


【形容女子带面纱的诗词】

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 。
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哪里受得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她分手 。
可是,在封建社会,女人要提出离婚是何等艰难之事!无奈之际,李清照走上一条鱼死网破的道路,告发张汝舟在科举考试中作弊过关的欺君之罪 。
宁可冒坐牢之苦,也要坚决解除这痛苦失败的婚姻 。
这次婚姻的失败在李清照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疤痕!她心中的爱火永远的熄灭了,留下的只是万丈的雨恨云愁!上苍有意要磨练这位孤独无伴的绝世才女!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苦其心 。
先是让赵明诚离她而去,再派一个张汝舟试其心志 。
她驾着一叶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恶浪,苦苦挣扎在生活的波谷浪尖!在流亡途中,她曾被人诬陷「颁金」,即通敌的嫌疑;接之而来的是丈夫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也大部丢失,她的处境也变得越来越凄凉不堪 。
一连串的沧桑变故,使李清照的性格逐渐由开朗变得忧郁,在《永遇乐》中,她以凄凉的笔调感慨了自己今昔不同的心况境遇: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
时代的沧桑,命运的变迁,性格的舛变,使她这个时期的作品充满了过去所没有的愁苦悲凉 。
往日曾写到的「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那种活泼消失了,「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那种逸兴消失了,而今的情怀就像是在《武陵春》中所写的: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读着这首小词,我们仿佛像坐在剧场里,抬眼望去,远处是一幅...
古代人对月亮的 美好遐想摘要: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
它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优美的审美意境 。
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它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 。
而月亮本身安宁与静谧的情韵,创造出静与美的审美意境,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
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 。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
有人马上会想到与月亮相关的诗词:“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 。
这些诗词虽然写的是同一个物象——月亮,但是月亮在不同的诗词中其象征意义是各不相同的 。
月亮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是非常丰富的,关于它的诸多象征意义,已有许多人从文化原型、诗词鉴赏等角度作过许多分析,且成果斐然 。
拙文则想以中国的古典诗词为基础,粗略谈谈中国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 。
一、月亮是美的象征 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月亮成为文学中典型意象和永恒的主题 。
《诗经·陈风·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即以月光映衬人物美,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已注意到了月之美 。
到汉魏六朝,月更成为诗文歌赋的直接描写对象 。
南朝周祗《月赋》形象地描述了月的美感:“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 。
”月被赋予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的审美内涵 。
而当月与世间山水相结合,便会构成更加清美的景致 。
谢庄《月赋》写道:“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
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 。
升秋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 。
”秋月的纯净之美在山水的背景衬托下得到表现的;月亮朦胧柔和的清辉还有一种化景作用,能赋予山水景物以独特的神韵,陶渊明《闲情赋》云:“月媚景于云端 。
”一方面说明月本身是美的,另一方面说高挂云端的明月可以为世间景物增添美感 。
写月的诗,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