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诗词( 五 )


东风恶,欢情薄 。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
桃花落 。
闲池阁 。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
莫!莫!莫! 陆游的《钗头凤》词,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 。
据《历代诗馀》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深厚 。
但因陆母不喜唐婉,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 。
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婉不期而遇 。
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 。
”这便是这首词的来历 。
传说,唐婉见了这首《钗头凤》词后,感慨万端,亦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首 。
不久,唐婉竟因愁怨而死 。
又过了四十年,陆游七十多岁了,仍怀念唐婉,重游沈园,并作成《沈园》诗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
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
“国仇未抱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 。
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 。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 。
上句指此 。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 。
下句指此 。
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
“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 。
”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 。
“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 。
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 。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 。
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 。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 。
悲怆便为郁愤 。
再看尾联 。
亦用典明志 。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 。
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 。
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 。
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
回看整首诗歌,但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 。
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这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具体写作年代不详 。
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
句是当年作者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心情与生活的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