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白的诗词( 六 )


有关花的诗词【年代】:唐【作者】:元稹——《菊花》【内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作者】字微之,河南河内人 。
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 。
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 。
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 。
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白体" 。
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 。
【注释】: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 。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
难怪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真隐士不多,要大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了 。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
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 。
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
第二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 。
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
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图 。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
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
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 。
我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 。
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
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
因而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
唐·白居易《重阳夕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
宋·欧阳修《菊》:共坐栏边日欲斜,更将金蕊泛流霞 。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诋迟?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李清照的《醉花阴》飒飒西风满院开,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还是菊花一处开来着?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折得一枝还好在,可怜公子惜花心 。
王安石【残菊】故人具鸡黍,邀我之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不畏风霜向晚欺独开众卉已凋谢咏菊_____林戴玉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沉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螃蟹吟_____薛宝钗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朝饮春兰之缀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过更无花 。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
(黄巢)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尤有傲双枝 。
咏菊(三首)一孤高不合压群芳,枉把香魂贮入霜 。
一季寒姿难妩媚,半篱瘦骨太苍凉 。
拈来漉酒调诗韵,插罢临风怨夕阳 。
何必索居标别格,也和泥土共枯黄 。
二孤标不与百花同,浅淡芳香是性空 。
酒亦闲温还寂寞,风因错拂自朦胧 。
冰壶濯魄怜留白,玉骨横秋怨落红 。
一瓣清寒匀瘦色,东篱夕照笑仙翁 。
三秋来不与百花妍,瘦尽清寒入楚天 。
雨润流香茶外饮,霜栽彻骨酒中眠 。
何须妩媚争如意,只教孤标任可怜 。
一瓣芳心开淡薄,无边旧事上琴弦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
--李白《月下独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李白《关山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