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门饮寄宠人诗词鉴赏( 五 )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 。
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
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
”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 。
“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 。
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烦恼 。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遥应上片“ 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它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 。
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
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 。
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
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
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
赏析二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
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即为证明 。
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是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
后人有“晓风残月柳三变,滴粉揉酥左与言”的谑语 。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
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只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 。
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 。
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
自古...
赏析滕王阁诗赏析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诗文解释】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 。
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
闲云的影子映在潭中,时日悠悠不尽,事物变换,星座移动,渡过几个春秋 。
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 。
【词语解释】江:指赣江 。
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
物:四季的景物 。
帝子:指滕王 。
【诗文赏析】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
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 。
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 。
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
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
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 。
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 。
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 。
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