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描写重庆诗词( 七 )


(韩愈《左迁之蓝关示侄孙湘》) 6、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位卑未敢忘忧国 。
(陆游) 8、 以身殉国,何事不为?(陆游) 9、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
(辛弃疾《破阵子》) 10、 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 。
(丰子恺) 11、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吉鸿昌) [12、 锦绣河山好收拾,万民尽做主...
关于读书的诗句名言有哪些?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西晋 陈寿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唐 杜甫 3、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
—— 明 冯梦龙 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
——汉 刘向 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宋 朱熹 6、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
—— 近代 臧克家7、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
——法国 狄德罗 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
——现代 李苦禅 9、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
—— 宋 苏轼 10、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宋 陆游 11、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 。
——清 张之洞 12、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 。
——清 王永彬 13、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春秋 孔子 14、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
——清 左宗棠 15、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
——俄国 普希金...
关于诗文朗诵、书法的对联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
仁宗嘉佑二年(1057)考取进士 。
历任福昌县主簿、文理评事、殿中丞等 。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杭州通判 。
转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 。
出狱后被贬黄州,再徙常州 。
哲守即位,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起为翰林学士 。
苏轼在新法推行时虽上书神宗表示反对,但对“裁减皇族恩例,刊定任子条式,修完器械,阅飞旗鼓”等裁抑贵族特权、增强国防力量的措施,却表示赞同 。
多年来作地方官的经历,使他对社会矛盾和新法的某些好处有进一步了解 。
这时司马光要废除一切新法,他则主张:“较量利害,参用所长 。
”反对执政大臣一意孤行 。
又因此受到旧党程颐的攻击 。
元祜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徙颖州、扬州、定州 。
八年,复行新法,时新党已变质,他又被贬至南疆的惠州、琼州、昌化等地 。
徽宗即位、遇赦北还,次年卒于常州 。
苏轼,北宋中期的文学巨匠,所谓“唐宋八大家”之一 。
文艺才华颇高,散文、诗、词、书、画等,成就都很高 。
其词作多为怀古伤今,咏史咏物,说理谈禅,书怀言志,农村风光,抒情叙事等等,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旧框框,而容纳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扩大了词的领域 。
形式上力图不受音律约束,使词离开音乐而独立存在 。
许多词作豪迈奔放,慷慨激越,南宋辛弃疾继承并发展了苏词风格,形成了“苏辛”豪放词派 。
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遗留二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散文 。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 。
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 。
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 。
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 。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 。
徽宗初遇赦召还 。
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 。
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 。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 。
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
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 。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
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