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桃源诗词解释

李白桃源诗词解释

李白诗词 题元丹丘山居 解释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 。
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 。
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 。
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
我的朋友元丹丘喜欢山川丘壑之美,隐居住在东山,青春年华消磨在空旷无人的森林中,日上三竿还不起床,自有那松涛阵阵,带来一身的轻松与畅快,自有那石潭中的泉水,洗净身心,好羡慕你不用去管这世上的纷纷扰扰,只需在山间这满天碧霞中高枕无忧!主要是意境,体会隐居人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感叹世上人忙忙碌碌,此身常非己有!
李白杜甫诗词讲解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诗坛上的两颗明星,.他们都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卓越的才气 。
二人初遇李白时年四十四岁,杜甫三十三岁 。
当时杜甫应试不中,李白也被赶出宫廷,二人均处于失意之中 。
他们在东都洛阳一见如故,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
杜受李的影响很大,分别后念念不忘 。
杜集中专门怀念李白的诗即有八首,都写得情亲意苦 。
这首《春日忆李白》,杜甫对李白的思念与敬慕之情绵绵,以饱满的情思怀念着李白,以赞美对方起,以相互论文结,由诗转到人,又由人回到诗,写得质朴无华,转折十分自然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
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
何时一蹲酒,重与细论文 。
王力先生曾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两联为例具体说明了文学语言的这一特征:“诗词是最精练的语言,要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表现出尺幅千里的画面,所以有许多句子的结构就非压缩不可 。
……例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两联: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
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 。
李白的诗清新得像庾信的诗一样,俊逸得像鲍照的诗一样 。
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甜蜜的友谊的回忆来 。
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三是清新自然的美感 。
这些诗都给人清水出的美感 。
首联:开门见山,直呼其名,即对李白的诗歌迸行了热的赞美,说他的诗呈冠绝当代而天下无敌的;其所以如此,是由于他的思想睛绪不同儿响,率异出尘,无人可比 。
这里,“白也”的称}呼,按古人对长者道字不呼名的习惯,似不恭敬,却给人以更亲切的感受 。
这种破例的称呼正反映了杜甫与李白的非同一般的友谊,可谓垣荡而真率,脱尽尘俗 。
特别是“思不群”三字,真知己语,不仅概括了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指出他诗篇的奇伟瑰丽和超脱拔俗;而且概括了他的为人,指出他所具有的出类拔萃的才能和远大杰出的抱负 。
显然,这开头两句对李自的赞扬是很有分量的,不仅表达了杜甫对李白的无比喜爱,也体现出他们的真诚友谊 。
...
李白所有带明月的诗比较长,选一些吧(*^__^*) 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 。
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张果老、吴刚、白兔和蟾蜍,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特别的感受 。
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心理,那么最善于表现这种心理的诗人就是李白了 。
李白咏月,不象别的诗人仅留下若干名篇名句,他还用多不胜计的篇句构织出一个特殊的世界 。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千姿百态: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
”(《古朗月行》)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 。
倏忽城西月,青天悬玉钩 。
”(《挂席西江上待月有怀》) 满月如镜,新月如钩,这是说月的形状 。
“秋风渡江来,吹落山上月 。
主人出美酒,灭烛延清光 。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
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 。
”(《月夜江行寄崔宗之》) 这是写月出的位置及其周围环境 。
李白写得最多的是山上月和山间月,视野开阔,月的动态使人顿生清新明媚的舒畅之感 。
另有水上月,望去又别是一种迷蒙幽冷的景象: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树 。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
”(《初月》)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
”(《雨后望月》) 有时月挂松梢,给人以窅缈古奥之感: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