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写三国邓艾父子( 三 )
说公案,皆是扑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 。
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 。
说经,谓演说佛书 。
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 。
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 。
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 。
其中第四家为“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战争之事 。
”说三国故事应属于这一类 。
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可以说是直接或间接汇集了唐宋流传的三国故事,特别是小说者所讲“一朝一代故事”之讲稿材料,是经过无数次增饰修改而成的作品 。
下面提到的《全相平话三国志》虽是元代产物,但它的祖本可能源自宋代说话人的手稿 。
说话材料如何成为话本小说?大概说话人起初靠口耳相传,不靠文本,但口耳相传,容易忘记,故事越增饰,则内容越繁复,越不易记忆,唯有利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免讲说时遗漏 。
文字记录不断整理,则篇幅越来越大 。
这里有两个小问题值得思考:一是最初稿本可能会较为简单粗糙,后来的整理增订本可能较为繁富复杂,但删节本却相反;二是初稿一旦钞写流传出去,因为由不同的艺人或文人各自润色演绎,同一故事稍后可能出现众多不同的版本 。
这里举一两个例子说明 。
现存《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三卷,是元朝英宗至治年间(1321年一1323年)建安(在今福建北部)虞氏刊本,每卷卷首都刻“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一般简称《三国志平话》,原作者姓名已佚,学术界认为是元代讲史艺人说话的底本 。
这个本子现藏日本东京内阁文库,有一百三十八页,每页上下两栏,左右两页合起来,上面为一图,下面为文字 。
说话人拿着这个本子,看图览字,可以口沫横飞,随机敷衍 。
这不一定是说话人的初稿,却是一个较早版本的稿子,可以看出它较为简单粗糙的特点 。
另外一个例子是《三分事略》,又题为《三国志故事》,上图下文,三卷,不题撰人,也属建安书坊刻本 。
虽然上、中卷首行题刻“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上”、“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中”...
《三国演义》的故事展开全部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
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 。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 。
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 。
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 。
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 。
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们注意 。
这种源出众手的小说,后来还有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另一讲史小说《水浒传》 。
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 。
讲史文学的源流,这部巨著本身的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讨论 。
一、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拥刘反曹 1、 拥刘反曹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现; 2、 拥刘反曹思想的形成:四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的,罗贯中继承并将它熔铸到了作品中,毛宗冈在修改时又加强了它; 3、 拥刘反曹的内涵:反映了人们对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对暴政的意愿;是民族思想的反映;是正统思想的反映 。
二、刘备、曹操形象 。
1、 曹操:奸诈、残忍、虚伪;雄才大略、远见卓识;——这是一个复杂的形象,罗贯中即写其短,也写其长,又不影响他的倾向性 。
2、 刘备:即理想化的人君形象,同时又有统治阶级代表人物所特有的虚伪一面 。
- 四川|四川历史十大名人,四川古代都有什么名人
- 人到中年,读懂这四首诗词,你就活明白了
- 写在人生的插页
- 清明节|2022清明节烧纸要写小辈的名字吗
- 《重写晚明史:朝廷与党争》的读后感大全
- 不同凡响的“御者”
- 批判性思维与说服性写作读后感锦集
- 轻描淡写的人生
- 文人|中国历史上十大天才文人,古代十大文人
- 皮衣|皮衣上写着羊皮革是真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