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睡莲诗词曲

题睡莲诗词曲

诗词曲的特点诗: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 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 。
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 。
这便是诗的起源 。
它源于宗教 。
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 。
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 。
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 。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 。
”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
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 。
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 。
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
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 。
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 。
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光彩都有诗的踪影 。
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 。
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
中外历代诗论对诗的本质有两种很著名人的界说:一是“诗如画”,二是“诗父音乐同质” 。
这两种界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因而当时影响较大 。
但是事实上,这两种界定法却缺乏科学性 。
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 。
关于格律诗的创作,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 。
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 。
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 。
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 。
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
词: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
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 。
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1)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 。
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称为词调 。
词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 。
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
2)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为最多 。
一片即是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 。
每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 。
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词的韵位则是依据曲度,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 。
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
(4)句式长短不一 。
诗也有长短句,但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 。
词则大量地使用长短句,这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 。
(5)字声配合严密 。
词的字声组织变化很多,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 。
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以求协律和好听 。
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作词先要选择词调 。
《词源》卷下附杨守斋(缵)《作词五要》,说作词之要有五:“第一要择腔 。
腔不韵则勿作,如《塞翁吟》之衰飒,《帝台春》之不顺,《隔浦莲》之寄煞,《斗百花》之无味是也 。
”每个腔调都表现一定的声情 。
作词择调,主要就是选择声情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切合的腔调,使声词相从,取得声情与文情一致 。
这样的词才可仿到声文并茂 。
——这是填词择调必须首先注意的 。
否则望文生义,就会出现形式与内容乖离的毛病,甚至南辕北辙,闹出笑话 。
例如,《贺新郎》,是表达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的 。
与“燕尔新婚”风马牛不相及 。
如果一见“新郎”二字,就当作庆贺新婚的词调,加以滥用也就错了 。
又如《寿楼春》,也不能因为其中有一个“寿”字,就认为是用以祝寿的词调,实际上恰恰相反,它的腔调是悲哀的 。
南宋词人史达祖,曾用以填制哀悼之词 。
(1)根据前人记载分析:唐宋人书中凡言及词调声情,大致都可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