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诗词

交通运输诗词

“从古代诗歌看古代交通工具”文章 急急急急 《在古诗里旅行》作者:李方在古代中国,最活跃的旅客大抵是诗人,像郦道元那种写散文的比较少见 。
农民一般被固定在土地上,很少有机会出门,除非服役或迫于天灾人祸 。
商人较多旅行,但他们是社会边缘人,被认为不入流 。
旅行产业主要靠政府买单 。
由于选拔高度,官员大都是兼职诗人,旅行中不免猛干第二职业 。
同时,总有批量诗人出于上进心而踏上旅途 。
因此说,最活跃的旅客大抵是诗人 。
相当高比例的古诗实际人是游记 。
本文想谈谈诗人作为旅客的特点,比较散漫,想到哪儿算哪儿 。
诗人骑驴驴是诗人最佳旅行工具,像骑马,“一日看尽长安花”,比较俗 。
陆游诗:“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
”酷毙!人仗驴势 。
贾岛骑驴直撞进韩愈的仪仗队 。
那壁厢在喝:找死呢?贾岛说,非也非也,我这儿正“推敲”呢 。
韩愈心想,咱文起八代之衰,你这笨鸟算是撞对人了,我看还是“僧敲月下门”比较爽 。
驴子曰:瞧,撞出了成语,乖乖 。
提速古代旅行,突出一个慢字 。
清朝算是效率甚高,八百里加急,一封电报从北京特快违背到广州,也得好几十天,而且驿马倒毙于途不知凡几 。
李白相当于铁道部长,说,提速吧,于是“十张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李白一向看不起杜甫做诗的苦哈哈,但老杜的马拉松也不含糊:“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14个字跑掉一两千里路 。
当然,老杜后来跑到一半就掉头南正职,到死也没着洛阳的影儿 。
最狠的韩愈 。
“一封朝秦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
”不过提速这事儿不能抬杠,花木兰还“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呢 。
俄罗斯方块和期权李贺在路上,想到好诗句,就随手写下来,扔进一个专用口袋,回家取出来再往一块儿拼,有点像在游戏机上玩俄罗斯方块 。
打仗的迷信锦囊妙计,写诗的迷信锦囊妙句 。
按金融术语,这叫期权,诗人在旅途中仓促难以成篇,就先把期权拿到手再说,买个踏实 。
李贺也正因为这个习惯,所以好句子有的是,但好诗相对少得多 。
毛主席作诗的时候,特别喜欢向他“借钱” 。
你“一唱雄鸡天下白”,像“天若有情天亦老” 。
环形跑道顾炎武号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有那么些年,看来杜牧也没闲着,但总是围着扬州城跑圈儿 。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
”结果路没少跑,读书却多半稀松,“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检讨书上也说自己没干有益国家有益人民的正事儿 。
当然也有话可说:朝廷里乱糟糟的,咱才不蹚那浑水 。
环形跑道上的诗人,大都苦闷 。
杜甫说“北极朝廷终不改”,可那段时间也正是他最苦闷的时候,虽然在围着皇帝转,但顶多是颗冥王星,远了去了 。
还有文天祥,转战抗元的岁月,作诗说自己的心就像指南针,永远向着朝廷,真是比黄连还苦 。
有潇洒的,有苦旅的王维和岑参差不多是同时代人,当时好多人都想去西域立功 。
王维送别这样一位时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岑参则在把朋友往回送:“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有潇洒的,有苦旅的 。
盛唐生活的幸福,在于社会的多元化,你可以在辋川别墅吟风弄月,也可以去西域大漠求取功名,没有告诉你必须怎么着,才能怎么着,否则别后悔你将来怎么着,等等 。
人小诗不大“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宋之问被贬到广东,后蒙召回,渡汉江时写了这首诗 。
宋之问是靠写诗逗武则天开心挣面包的,总之有点“小” 。
这首诗情真意切,但还是不免有点“小” 。
同是被贬召回,刘禹锡则说:“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
”爽 。
人小,诗也大不起来,走得再远也大不起来 。
最好的诗是让人发呆最好的诗不是让人立刻有所感悟,而是让人发呆 。
《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我每读一遍,就发一遍呆 。
发了半天呆,还是一点想法都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