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大雪节气的古诗词( 六 )


急需描写春夏秋冬雨的诗句春: 春夜喜雨 唐.杜甫 (五言律诗)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
【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本作的韵脚是:八庚;可"八庚九青十蒸"通押 。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 , ○○●●△ 。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 , ●●●○△ 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
●●○○● , ○○●●△ 。
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
●●○●● , ○○●○△ -------------------------------------------------------------- 【诗文解释】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 , 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
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 , 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 , 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
天亮后 , 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 , 娇美红艳 , 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
【注释】:1. 乃:就 。
5. 径:乡下的小路 。
2.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
6. 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
3. 潜:暗暗地 , 悄悄地 。
7.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 , 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
4.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
8.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
--------------------------------------------------------------【背景】: 这首诗作于宝应元年(762)春天 , 杜甫这时居住在成都草堂 。
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 , 成都一带有旱灾 , 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 , 杜甫非常欣喜 , 他以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心情来描写这场春夜细雨 。
诗从听觉写至视觉、乃至心理感觉 , 从当夜写到清晨 , 结构严谨 , 描写细腻 , 情调明快 。
诗中不用喜悦欢愉之类词汇 , 却处处透露出喜悦的气息 。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 , 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
--------------------------------------------------------------【赏析】: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
把雨拟人化 , 说它“知时节” , 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 , 正需要下雨 , 雨就下起来了 。
接下来进一步表现雨的“好” , 好在“润物” 。
春天的雨 , 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 。
然而也有例外 。
有时候 , 它会伴随着冷风 , 由雨变成雪 。
有时候 , 它会伴随着狂风 , 下得很凶暴 。
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 , 但不是典型的春雨 , 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 , 自然不会使人“喜” , 也不可能得到“好”评 。
所以 , 光有首联的“知时节” , 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
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 , 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 , 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 , 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 , 无意讨“好” 。
如果有意讨“好” , 它就会在白天来 , 就会造一点声势 , 让人们看得见 , 听得清 。
惟其有意“润物” , 无意讨“好” , 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 , 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
“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
”雨这样“好” , 就希望它下多下够 , 下个通宵 。
倘若只下一会儿 , 就云散天晴 , 那“润物”就很不彻底 。
诗人抓住这一点 , 写了第三联 。
在不太阴沉的夜间 , 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 , 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 。
放眼四望: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 。
此外 , 连江面也看不见 , 小路也辨不清 , 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 , 地上也象云一样黑 。
看起来 , 准会下到天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