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利返程诗词( 三 )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生于北宋中期,即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
母程氏是大里氏木(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程文应的女儿,书香门第出身,因从小耳闻目染,故品德、学识都相当好,苏轼很幸运有这样的母亲,因此他能够受到良好的家教 。
祖父苏洵等人对他的出世都感到欣喜不已 。
三年后其弟苏辙也诞生了 。
如果依照苏洵编纂的"苏氏族谱"记载,苏家的祖先最远可以追溯到唐朝的著名文人苏味道,然而真相难以确定,但可证实苏轼的祖先可追溯到五代前的苏斩 。
苏轼的父亲苏洵志在科举,然而他开始做学问的时间太晚了,大约是在苏轼出生后的时期,他己经年过而立,结果是屡试不中,只能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因此他对苏轼、苏辙两兄弟的期望很大 。
苏轼出生后不久,苏洵便到京都去游学,所以苏轼一直到八岁都没有受到过父亲的言传身教 。
他最早由母亲启蒙,后来因程氏深信道教,便命他拜天庆观道士张易简为老师,与镇上的百余名幼童一起学习 。

【顺利返程诗词】

苏轼和其后成为当地小吏的陈太初经常受到私垫先生的褒奖 。
当时中国官宦人家的子弟通常是聘请家庭教师在家传授学业,苏轼与镇上的孩童并坐读书的道观私垫则是非常平凡的庶民教育场所 。
在私垫里就读的孩童都是商人和农民子弟,苏拭在私垫里度过了童年,这培养了他的庶民性格,对他日后的为官做人有很大的益处 。
苏轼在天庆观的私垫里读了三年,十岁时母亲教他念《后汉书》,读到《范傍传》时,他感慨很深 。
不自觉地就叹息起来,并对母亲说:"做儿子的如果也像范谤,母亲高兴不高兴?"程氏说:"你如果真能像范谤一样,我难道不能像范谤的母亲一样感到光荣吗?由于苏轼从小天资聪颖,因此他在母亲的教导下进步的非常快 。
二、名震京城 苏轼在二十岁前一直在故乡眉山专心学习 。
仁宗嘉枯元年(公元1056年),他同其弟苏辙在父亲的陪伴下初次离开眉山,并赶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
这一年顺利地考上预备考试的两兄弟,又一起参加第二年春季的科举,苏轼一举...
卢纶的其他诗词1、《塞下曲四首》年代: 唐 作者: 卢纶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
2、《送李端》年代: 唐 作者: 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
3、《晚次鄂州》年代: 唐 作者: 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
4、《送饯从叔辞丰州幕归嵩阳旧居》年代: 唐 作者: 卢纶白须宗孙侍坐时,愿持寿酒前致词 。
鄙词何所拟,请自边城始 。
边城贵者李将军,战鼓遥疑天上闻 。
屯田布锦周千里,牧马攒花溢万群 。
白云本是乔松伴,来绕青营复飞散 。
三声画角咽不通,万里蓬根一时断 。
丰州闻说似凉州,沙塞晴明部落稠 。
行客已去依独戍,主人犹自在高楼 。
梦亲旌旆何由见,每阻清风一回面 。
洞里先生那怪迟,人天无路自无期 。
砂泉丹井非同味,桂树榆林不并枝 。
吾翁致身殊得计,地仙亦是三千岁 。
莫著戎衣期上清,东方曼倩逢人轻 。
5、更多诗参见:http://www.shicimingju.com/chaxun/all/%E5%8D%A2%E7%BA%B66、卢纶一生如此不得意,只是因为权贵的推荐,才作了很短时期的官,可以说是得利于社交 。
卢纶所交往的人物,不乏权贵大僚,除前面提到的宰相元载、王缙外,任过实职的宰相还有常衮、李勉、齐映、陆赞、贾耽、裴均、令狐楚、浑(王咸)、马燧、韦皋虽未任过宰相,但也是大权在握的人物 。
卢纶的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 。
但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如《塞下曲》等,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 。
他年轻时因避乱寓居各地,对现实有所接触,有些诗篇也反映了战乱后人民生活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萧条,如《村南逢病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