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美( 三 )


如李白的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 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 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
”等等 。
事 实上,意境的创造决不仅限于此,意境美是一种境界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 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形象地说明了诗人追求意境的构思过程 。
它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艰苦的探索,若加工不足则失之 浅露,加工太过则失之雕琢 。
最高境界是一种不露痕迹的美,正如古代的绘画一样,所传达的是意境中的神韵之美 。
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 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字字平淡无奇而境界自出,其中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其妙处正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的美在神而不在 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这意境不仅给人以清幽绝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的人又是如此悠然自乐,尘 虑皆空,真令人流连忘返 。
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美是中国古代诗人创作诗歌追求的终极目标和最高理想,是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它从立意命题,内容形式上尽善尽美,追求个性与共性并重,微观与宏观统一,主体与客体交融,是浑然天成,自然和谐的审美境界 。
总 的说来,意境是诗人和艺术家直觉和理解、情感和思维、意识和无意识相互交融,共处于兴奋状态下所获得的既能恰当地寄托自己的情感心意,又能巧妙地使之生发 延展的知觉表象,它只须抓住那些能唤起特定情感的自然特征,便能以一种洗练,含蓄的形式,给人以强烈的情感上的影响,使景物的特点和人的情怀自然地结合起 来,从而才能普遍引起人的喜悦或为之动容的情感,也就是美感 。
古代诗词 意境美的句子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
汉 ;卓文君〈白头吟〉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
唐;李商隐〈无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唐;李商隐〈无题〉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
唐;元稹〈离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唐 ;刘禹锡《竹枝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
唐;李商隐〈无题〉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

【诗词的美】

唐;杜牧〈赠别〉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
王维〈相思〉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金缕衣〉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
李白《清平调之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宋;柳永《凤栖桐》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钗》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朱淑真〈山查子〉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
司马光〈西江月〉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
〈玉楼春〉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
张生〈千秋岁〉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多情自古伤离别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