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诗词总结( 二 )


3、“捣衣”和“砧声” 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 。
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 。
单调悠长的砧声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 。
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
”(李白《捣衣》) “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 。
”(杜甫《捣衣》)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 。
”(宋?晏几道《少年游》) B、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
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C、古典诗歌表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这种意象 。
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
”(十国南唐?李煜《捣练子》) “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 。
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乡 。
”(林景熙《夜意》) 4、雁 相传鸿雁能够传书 。
李煜在《清平乐》中说:“雁来音信无凭”,春天大雁从南方飞归北方,主人公眼见南方的大雁飞来,心头顿时生出一线希望,兴许大雁会带来故国江南的音信 。
可等待半天,大雁飞过,音信全无,留下的只是更深的失望.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大雁的形象往往延伸出“雁阵”、“雁序”、“雁行”这些相应的形象来 。
强调的群体、共同飞翔的意义 。
“雁行”:谓相次而行,如群雁飞行之有序列 。
《诗经?郑风?大叔于田》中有“两服上襄,两骖雁行”的诗句 。
“雁序”:飞雁的序列 。
杜甫有诗《天池》:“九秋惊雁序,万里狎鱼翁 。
”更有用“雁序”来喻兄弟的 。
还有“雁阵”:雁飞行时排成的队形 。
汉代焦延寿的《易林?二复之丰》:“九雁列阵,雌独不群 。
”这些诗文都是强调大雁和雁群的关系 。
所谓“断鸿”,是失群孤雁 。
柳永的《乐章集?夜半乐词》有:“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久 。
”张久龄云:“孤鸿海上来 。
” 5、杜鹃 又名杜宇、子规、蜀鸟 。
传说蜀...
形容感慨的诗词描写感慨的古诗词名句总结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坎坷挫折,历经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人生、对事物以及对社会都会发出一种或无奈,或遗憾,或怅恨的感慨 。
人情世态 《鹧鸪天?送人》是辛弃疾中年时期的一首词作,借送别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 。
词人把阳关曲唱彻,依旧止不住地流泪,如果仅仅是离别,不会带给作者这样的伤痛,他心中郁积的报国无门的苦闷,才是“泪未干”的真正原因 。
他说“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意思是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有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言外之意还有比离别更让人伤痛的,那就是“别有人间行路难” 。
行人踏上旅途,江头风波多险恶,词人认为这还不是最险恶的,存在于人们心中的无形的“风波”,才是最令人畏惧的,正所谓“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
这两句托意深刻,正应辛弃疾的身世遭遇,说明悲愤的原因和实质 。
唐朝的刘禹锡对此夜发过感慨,他说“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
诗人面对着这有天下之险的瞿塘峡,不由得由江峡之险联想到世态和人情,瞿塘峡之所以险,是因为水中有千万道险滩,惊涛拍岸;而人世间的事物,云谲波诡,平白无故之间都会引起汹涌波涛,使人事瞬间颠覆沉没,而这一切的作俑者都来自“人心”,人心险恶 。
这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感慨,也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所得出的结论 。
刘禹锡参加永贞改革失败以后,屡受小人诬陷,权贵打击,两次被放逐,达二十三年之久 。
痛苦的遭遇,使诗人深感世事艰难,人生凶险异常,所以才会有如此愤世嫉俗之言,激愤之中满是对卑鄙小人的痛恨和讽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