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是外字的诗词

结尾是外字的诗词

诗词中结尾的方式有几种? 从技术、技巧的层面讲,结尾的方式一般有三种:(1) 以“理”结即用议论作结 。
议论往往流于说教,不易打动人 。
这就要求前面的铺垫、蓄势要好 。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该诗前两句写景,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
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语极平直,然蕴蓄深远,余韵无穷 。
登高望远,这其中隐含着人的无 限进取与探索精神 。
这首诗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美和哲理的 统一,是客观与主观的和谐,是伟大的艺术再现和创造 。
(2) 以“情”结即以抒情感慨作结 。
一般是由景及情、触景生情,或是一种情感的深化 。
例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深深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芜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该诗前半部写景,后半部论事 。
首句设问扣题,第二句紧承首句自作回答,颔联继续描述周围景象,承接首联 。
颈联一转写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叙 事,此章法为转 。
尾联首句“出师未捷身先死”,是承上启下过渡句,尾句 “长使英雄泪满襟”,收束全篇,余味悠长 。
(3) 以“景”结即以景物描写作结,把诗人的情感、情绪及议论观点,融入景物之中 。
这种结的方式比较多用,结得好就别有韵致 。
例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其他诸如李白的“惟见长江天际流”,叶绍翁的“一枝红杏出墙来”,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等,都是以景作结 。
关于 李清照 最后结尾是 叹叹叹 的那首词!李清照的词中无最后结尾是 叹叹叹 的那首词,这是《钗头凤》的格式,李清照的词《声声慢》最有名,也善于用叠词 。
肯定没有你说的那首,我也是诗词爱好者,错不了 。
现录一首你想要的那种类型的词以飨 。
钗头凤·和陆游张云强思绪重,白酒浓,往事云烟转头空 。
忆往昔,衣带宽 。
一怀凄楚,愁飒肝胆 。
憾,憾,憾! 情难融,谁与共?泪湿青衫欲梦同 。
男儿泪,亦轻弹,辗转反侧,满目怆然 。
叹,叹,叹!---------------电子版李清照词全集(49首)输入:晓拂、裴明龙、方舟子集评:方舟子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
(《辞海》1989年版)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
(沈去矜)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
(《四库提要》)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云云 。
明诚自愧勿如 。
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 。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 。
”正易安作也 。
(《词苑丛谈》)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 。
(《白雨斋词话》)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
(同上书)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点绛唇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