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虞美人花的古诗词( 六 )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麴尘丝 。
御沟春水相晖映,狂杀长安少年儿 。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
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支 。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 。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2、《杂诗》 唐代 王维双燕初命子,五桃新作花 。
王昌是东舍,宋玉次西家 。
小小能织绮,时时出浣纱 。
亲劳使君问,南陌驻香车 。
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3、《忆梅》唐代 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
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4、《雨中元墓探梅》宋代 宋荦探梅冒雨兴还生,石迳铿然杖有声 。
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涛岩溜互喧争 。
韵宜禅榻闲中领,幽爱园扉破处行 。
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 。
作者简介宋荦(1634-1713),字牧仲,号漫堂、绵津山人,商丘(今属河南)人 。
历仕刑部郎中、山东司皋、江西巡抚,康熙三十一年,调任江苏巡抚,抚吴十四年 。
工诗,有《绵津山人诗集》传世 。
本诗作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 。
元墓,即邓尉山,因东晋青州刺史郁泰元葬此山而得名 。
诗题中的"吾家山",即夏驾山,在邓尉山之西 。
诗篇发端就题写,写雨中探梅,幽兴斐然,拄杖点石,铿然有声 。
颔联实写,吟咏沿途风光,天上的云影与梅林的花光,互为映发,粉鲜玉皎满眼明;松间的涛声和山间的溪流,互相喧争,交响成悦耳的清韵 。
颈联虚写,坦示自己的审美情趣,宜在僧榻上远闻梅之清芬,领取闲静的韵味;独爱往园扉的破缺处行走,细品梅之幽姿 。
尾联一个"望"字,总束以上诗意,邓尉、铜坑、夏驾诸山,千树万树梅花开,弥望不绝,茫茫白如雪,香气蓊勃,真如花之海,诗人不禁吟出"香雪海"三字,自觉很满意,便将它题在岩石上 。
《苏州府志》 称:"东为夏驾,向未有名,山不甚高,四面皆树梅 。
康熙中,巡抚宋荦题'香雪海'三字于崖壁,其名遂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