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七为什么不能撞七,老人离世碰七多好,还是少好?( 二 )


民间还认为,死者无七可撞,属不吉利 , 则要请道士解除 。另外,民间传说撞七就和遇到的阎王有关,“撞五七”,撞到五殿阎王 。这是因为阎王有十殿之说 。
三、对撞七的理解
“撞七”这种习俗,一般流传在湖南、湖北等地方 。与亡者“三日覆土”、“满月祭”、“撞七祭”、“满百日祭”等祭礼,成为亡者故去后的一系列特殊祭事 。对于撞七 , 一般人们认为撞到七才好 。而没有撞到七,则要解除 。有些地方通过请道士作法 。例如湖南岳阳地区则是,没有撞七,就讨够百家米 。
亦称“斋七”、“理七”、“烧七”、“作七”、“做一日”、“七七”等 。旧时汉族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 。即人死后(或出殡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 , 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 。此俗汉代尚无记载,大约与佛教传入中国有关,南北朝时已多行之 , 后世沿而不改 。佛教《瑜珈论》谓人死后,为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如七日终,不得生缘,则更续七日,至第七个七日终 , 必生一处,以故有“七七”之期及逢七追荐之俗 。一说 , 人初生以七月为腊 , 一腊而一魄成,经七七四十九而七魄具;死则以七日为忌,一忌而一魄散,经七七四十九日而七魄泯,此为道教魂魄聚散之说 。第七个七日,民间又称为“断七”、“尽七”、“满七” 。比较受重视的是头七、五七与尽七 。《北史.胡国珍传》:“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 。”《北齐书.孙灵晖传》:“(南阳王)绰死后,每至七日至百日终 , 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 。”《牡丹亭.遇母》:“空和他做七做中元,怎知他成双成爱眷?”《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 。”又第四回:“光阴弹指,七七之期已过 。”参阅明田艺蘅《春雨逸响》 。
按照古代的丧俗,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 。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 。三天还不能复活,希望就彻底破灭了 。实际上停柩的时间长 , 是由于当时丧礼繁缛复杂,尤其是天子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随葬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另外,父母死后应该合葬 。父死不知母墓,母死不知父墓,都要把死者暂时殡起来,等找到父墓或母墓时再进行合葬 。这样灵柩停放的时间就很难说了 。
近代以后,灵柩一般都在"终七"以后入葬 。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 。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