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线的寓意,端午节都要在手腕上带七彩绳,为什么呢??( 二 )


这五种颜色代表的是阴阳五行学说中的木、金、火、水、土 。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含五种神力,能驱邪祛?。?强身健体,使人健康长寿 。端午节什么时候穿彩绳?端午节快到了,很多地方还保留着穿彩绳的传统习俗 。通常,孩子们应该在太阳出来之前穿上彩色的绳子 。
端午节的早晨太阳出来之前大人起床,把端午线系在睡着的孩子的手腕、脚踝和脖子上 。有些地方,前一天晚上可以穿上彩色的绳子 。儿童佩戴彩绳时不能说话 , 佩戴后也不能随意折断或丢弃彩绳 。直到7月7日,也就是“七妈”的生日,非法词语才被过滤掉 。当然,除了传统的五色丝绸制成的绳子 , 配以银锁,还缠绕在孩子的手臂上 。旧社会,每逢端午,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挂五色丝绳 。
五彩绳,又称五彩丝、五色丝等,是端午节吉祥物兼饰物,具有辟邪作用,兼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 。五彩绳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 。由古代文身之俗演变而来 。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极盛,借助天地纯阳正气辟阴邪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在诸多辟邪习俗当中,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 。传到后世,五色丝即发展成许多种漂亮饰物 , 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
端午节时系在手腕上的五彩绳是端午节吉祥物兼饰物,具有辟邪作用 , 兼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这五彩绳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在诸多辟邪习俗当中,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 。
因为五彩绳源于古代五行的观念,被视为吉祥的颜色,所以有着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 。

七彩线的寓意,端午节都要在手腕上带七彩绳,为什么呢??

文章插图
4、端午节为什么要让孩子带七彩线的香囊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 , 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 , 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 。”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 。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 。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 , 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戴香包颇有讲究 。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 , 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鸡赶免等 。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有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 。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 , 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 。《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 。以恶鸟,故食之” 。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 。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 。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 。《风土记》:“五月五日 , 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 。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 , 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 。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