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夜的风俗,小年夜有什么习俗( 二 )


2.面食
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又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 , 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 , 日子过得年年有余 。此制做起来比较麻烦,发面后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后再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造型后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后才下蒸锅,此蒸出来的面食又称之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费工夫 。
3.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 , 不吃炒 , 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 。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
4.糖瓜
糖瓜是古老的汉族传统名点,既是春节年节食品又是祭祀用品(祭灶神) 。过去讲廿三那天要祭灶王,买些用麦芽糖做的祭灶糖如糖瓜、关东糖供着,既有在他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儿禀报时,请他多多美言之意 , 又有以糖粘上灶王爷的嘴不让他多说之心 。北京有这么一句歇后语:“灶王爷升天—好话多讲” 。
5.饺子
小年吃什么食物呢?饺子必不可少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 , 意为给灶王爷送行 , 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 。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
6.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 , 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 。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 , 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
<<<
小年为什么还分“南方”和“北方”
南北小年不同日 , 跟我国古时“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有关 。古时过小年曾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即官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 百姓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过小年 。这一说法的形成有何典故已不得而知,但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等级观念比较强,因此过小年也分不同的身份地位及职业 。
由于中国北方在更长时间里是国家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 , 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 。而南方地区水系发达,沿湖居民和水上船家较多,他们的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当然北方的船家并不遵循“船五”的习俗 。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主要是中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而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地区则要多一些 。
另外,海南的小年则在农历十五元宵节。山东有些地方又是在六月初一过的小年,安徽北部和南京地区把过小年和过元宵合在一块,特别热闹;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 。